台灣醒報

×
每日推薦書摘

本報為您精選近兩年新書、好書摘要,供您閱讀與選購之參考。

《昨日世界》

醒報編輯 2022/10/06 19:07

全書以猛獁象、穴獅與鹿、狼及熊並肩共存,2萬年前最晚近一次冰河期的阿拉斯加開始,讓我們看見當時的生物面臨怎樣的環境變化與困境,導致一個生態系統隨之消失。 在書中,作者善用自然書寫的抒情筆法,進行了一...

《躲不開職場粗神經,那就好好相處吧》

醒報編輯 2022/10/05 18:15

在公司總是看周圍人的臉色、一點動靜就被影響,是我太敏感脆弱嗎?容易受傷的人該如何克服職場人際課題?日本高敏感權威專業諮商師幫助善感的你建立與鈍感人之間舒服對等的關係。 辦公室只要有人被罵,即使不關自...

《放下紫袍》

醒報編輯 2022/10/04 19:18

教會本應成為世界的明燈,然而世界文化主流中的霸權領導模式,成為教會欲健全增長、穩固建造的最大障礙。 如何能對身處環境發揮轉化的潛力、脫離掌控式的領導模式?我們敢於放下世界的浮華,得見上帝國度的真榮耀...

《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

醒報編輯 2022/10/03 19:47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繼承而來,所有的土地也彼此相連,但人類還是喜歡分界別類、比較優劣。人類不是要做出「區別」,而是想製造「差別」,把自己當作「普通」的標準,從中區分出「普通」和「不普通」,然後批判與自...

《島嶼上的飯桌》

醒報編輯 2022/10/02 21:09

一群隔代教養的八年級生,一份想留住即將失傳的手路菜與長輩生命故事的初心,以「吃頓飯」開啟青、銀兩世代的溝通橋梁,歷時三年,完成這本臺灣首部集結百齡智慧,獻給時代記憶的食譜,五十篇人生故事,五十道家傳料理,...

《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

醒報編輯 2022/09/29 19:40

烏克蘭位處歐洲的要衝,也是東西方文明的相遇之處,與臺灣同處國際地緣政治的戰略斷層帶,歷史上曾見證各種勢力的傾軋與競逐、戰爭與衝突,這些持續的動盪也形塑了烏克蘭的歷史與民族認同。 在《烏克蘭》一書中...

《你所不知的膠原蛋白》

醒報編輯 2022/09/28 19:26

電視廣告、網路訊息、藥妝店文宣……,你的生活中,是否經常出現「膠原蛋白」四個字?多數人知道膠原蛋白具有美容的功效,但可能不太了解它,也低估了它的重要性。膠原蛋白能讓皮膚膨潤Q彈,還能讓筋骨活動順暢,是保持...

《情緒耗竭》

醒報編輯 2022/09/27 21:27

本書獻給因為肩負一切責任,感到不堪負荷、筋疲力盡,卻仍然擔心自己做得「還不夠」的女性。我們試著在協助他人之前,先幫自己戴上氧氣面罩,但問題總是接踵而至:孩子課業落後、老闆不可理喻、工作忙得焦頭爛額……。 ...

《讓別人贏》

醒報編輯 2022/09/26 19:04

西方人玩撲克,好比以拳頭大小決勝負;亞洲人打麻將,本質是「和諧的組成」。贏的關鍵,不是因為你最強大,而是因為你們的「局」最和諧。也就是說,讓別人贏,不代表就是讓自己輸。 唯有真心利他,才能真正利己!...

《國家如何被搞砸?》

醒報編輯 2022/09/25 20:12

愚人治國!自私的執政團隊,如何把國家推向崩潰邊緣?戰爭、飢荒和疾病都不會毀滅一個國家,但領導人可以。 已經失控的執政團隊,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執政者迷失在盲目頌揚變革之中,錯誤的評估構成錯誤的公共...

《惡意如何帶來正義》

醒報編輯 2022/09/22 20:19

你或許會認為,人會始終追隨利益,不論是自己或他人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也宣稱,「人的理性會勝過一切」,然而,你卻能很輕易想起自己其實也做過某些惡意行為。但如果既損人又不利己,為什麼我們還是會去做?行為的動機...

《跳出溫度舒適圈》

醒報編輯 2022/09/21 20:14

是什麼原因,讓一隻小小青斑蝶從日本富山飛越三千公里到澎湖?為什麼太陽系只有地球上有剛剛好的溫度,能讓人類及萬物生存?什麼!開利先生當初發明冷氣機,竟然不是為了給人類降溫用的?在這個高溫飆破紀錄的夏天,讓國...

《表達力決定你是誰》

醒報編輯 2022/09/20 18:33

你的說話方式,呈現出你是什麼樣的人;說話不是一種藝術,而是可以學習的技術,你可以主動去創造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不一定需要上台簡報、教學培訓、銷售產品,但你一定會需要與人溝通交流、介紹自己和聊天傾聽...

《社群故事圈粉術》

醒報編輯 2022/09/19 19:12

透過社群媒體經營創作是許多人的選擇──能順利帶來知名度和收入的話就更棒了。不過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擔心:雖然想經營社群,但苦於內容不夠獨特、不知如何推廣,或是因害怕自己沒錢打廣告而卻步?事實上,你需要的不是一...

《在診療室遇見摩西》

醒報編輯 2022/09/18 19:04

聖經是歷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基督徒最熟悉的一本書。我們可能知道其中的許多故事,卻不一定能夠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種種行為與思維,當人物出現令人不解或前後不一的反應或舉動時,更是如此。 本書作者以精神科醫...

《行為失控》

醒報編輯 2022/09/15 19:51

研究顯示,一旦法條的設計違背人類的認知與行為模式,不僅難以有效遏止犯罪,還可能導致治安惡化。因為比起理性思考,人類更傾向透過「直覺」來理解法律。無所不在的宣傳海報、洗腦口號,比起客觀和邏輯,更容易深入人的...

《走路,也是一種哲學》

醒報編輯 2022/09/14 19:50

現代人在大部分時間裡,比起旅行和運動,都更需要走路。走路已經不只是一種實際需求,不是銜接兩地之間最簡單的交通方式,而是一種轉換、一種召喚。 走路也是一種哲學。因為走路從來不僅僅是走路。走路可以是詩意的行...

《現代公民九個麻煩的哲學問題》

醒報編輯 2022/09/13 20:19

身為多元民主社會的公民,需要建立觀點、說明想法、理解不同意見。思考和溝通都可能遭遇困難,但要跟他人類共同決定社會的未來,這些事又非做不可。已上種種難題,讓這本書陪你思考。 公共議題是無法避免的,因為這些...

《職場天賦》

醒報編輯 2022/09/12 18:48

進入職場後,你是不是只在乎升職和加薪?只在乎職位和職稱有多資深?這或許就是你漸漸覺得不快樂,開始卡關的原因。那些在別人看起來優質的工作,並不一定是最吸引你的工作。 過去步步高升的階梯式職涯已經不合時...

《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醒報編輯 2022/09/11 20:10

痠、痛、胖、病,都是演化惹的禍,文明帶來長壽,代價卻是大病小病纏身。哈佛明星級教授李伯曼提出「不良演化」的概念,顛覆我們對健康的認識,他認為人類身體無法適應新文明環境,所以罹患各種現代疾病。為了舒緩「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