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
每日推薦書摘

本報為您精選近兩年新書、好書摘要,供您閱讀與選購之參考。

《CIA探員教你培養高應變力的孩子》

醒報編輯 2021/11/15 20:25

當CIA分析員克莉絲緹娜遇上CIA情報員萊恩,兩人迅速墜入愛河。婚後,克莉絲緹娜驚訝的發現,萊恩無論是教導上中學的大寶、或是還在學走路的小寶,都能把他從CIA習得的經驗,轉化成孩子們可以理解的基本概念。她...

《大腦逆齡指南》

醒報編輯 2021/11/14 19:00

由於目睹摯愛的父親飽受帕金森氏症折磨,神經科學家克莉絲汀.威勒米爾博士於是投注最大熱情,致力改善人們的認知健康。她從事科學與臨床研究多年,更曾成功幫助比賽時難免會腦震盪的橄欖球員修復腦部損傷,提升大腦功能...

《做個有SENSE的人》

醒報編輯 2021/11/11 19:46

作者馬汀‧林斯壯在書中提出幽默又務實的五步驟,為我們和企業指出一盞明燈,幫助水深火熱的辦公室廢止所有愚蠢的規定,找回常理之道: 關進籠子:點燃改革的需求,杜絕「雞籠症候群」;賦予勇氣:挑戰守舊的觀念...

《活在我們的星球》

醒報編輯 2021/11/10 19:40

2020年之後,我們未來會經歷以下情況:2030年,亞馬遜雨林面積少75%無法製造水氣、吸收二氧化碳,北極海首次迎來無冰夏天。2040年,北方的永凍土融化,釋放1400兆噸的二氧化碳,加速氣候變遷。 ...

《家庭裡的對話練習》

醒報編輯 2021/11/10 09:09

過去,父母應對孩子狀況,總是慣用說教、指責的方式,希望迅速解決問題,而忽略理解孩子的內在感受,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甚至無法對話。本書作者輝誠老師,也是在當上了爸爸之後,才開始一步步學習如何與孩子深度連結。 ...

《不怕失業,財務自由十年計畫》

醒報編輯 2021/11/09 07:35

過去,多數人以為,會失業的人,通常是技術門檻低的族群,但未來變得難以捉摸、無法預測,突如其來的疫情、產業轉型、AI崛起⋯⋯,原本穩定的工作,不再帶來安全感,讓高學歷、經歷豐富、績效好的人才,也很有可能被動...

《最高喝水法》

醒報編輯 2021/11/08 07:32

「喝飲料、咖啡或湯也算是補充水分吧?!」「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水?我每天都有喝呀!還能多講究?」你是否也常有這些想法呢? 忽視喝水和各種讓人信以為真的喝水迷思,使得身體在不知不覺中發出「缺...

《世界也撼動不了》

醒報編輯 2021/11/07 08:52

奧運落幕,熱情不減!真正的美好,世界也撼動不了!雖然因為盲腸炎一上場就輸,卻發現活著就是奇蹟。雖然十連敗,但淬鍊了得以堅持的毅力。雖然被誤判,卻打出史詩般的全球羽聯年度賽事;雖然奧運之前有意外,卻清楚知道...

《繪本的夢想與實際》

醒報編輯 2021/11/04 08:54

從一九九八年出版《森林裡的祕密》和《微笑的魚》開始,幾米已經在這條路上耕耘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間,幾米以驚人的創作能量,每年維持一到三本新書的創作量,持續推出作品與讀者見面,幾米的作品已經翻譯成二十種外語...

《一定要原諒嗎?:走出錯待的9個故事》

醒報編輯 2021/11/03 09:24

人際關係中,不是被人錯待,就是錯待他人,主動原諒他人對自己的冒犯和誤解?多委屈啊!堅持不原諒?憤慨多了不免遷怒,也就開始錯待他人,錯待與被錯待的惡性循環,留下多少難免遺憾的故事。 讀9個愛恨曲折的故...

《大步走,不失智!》

醒報編輯 2021/11/02 08:46

人人都希望健康長壽。光是「長壽」還不夠,「健康」是絕對必要的條件。否則,如果始終臥病在床,或是罹患失智症必須有人照顧,長壽也沒有意義。 最新研究指出,「步幅不穩定的人」表示認知功能有問題,且「腦部異...

《吃的台灣史》

醒報編輯 2021/11/01 07:56

台灣美食享譽國際,背後有值得細細探索的美味歷史。位居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會之處,造就台灣兼具生物與文化多樣的雙重特性。 數百年來,從南島語族的海上交流,到外來移民的農產引進與改良,使島上擁有原住民族的...

《憂鬱是因為你的大腦生病了》

醒報編輯 2021/10/31 09:33

憂鬱是因為大腦失控,不是你的抗壓性太低!指引你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診斷與治療,回歸正常生活!席捲世界的憂鬱症療法革命,正在展開…… 憂鬱症在全世界的盛行率大約是6%~8%左右,每五人中就會有一人罹患憂鬱...

《香氣採集者》

醒報編輯 2021/10/28 07:54

自先祖開始採集香氣以來,屬於大自然的芬芳早已不只是一種存在的證明,本書以生動而微妙的文字,讓我們以更接近生活的視角,感受香水迷人而壯麗的面貌。 花卉、水果或樹皮,可透過人工技術培育、收成,並以蒸餾等...

《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醒報編輯 2021/10/26 07:52

1626年,19歲的西班牙青年若望(Juan),6歲的臺灣原住民小女孩雨蘭(Ulan),在「艾爾摩沙」(臺灣)的「雞籠」(和平島)相遇。若望駐守雞籠「聖救主城」16年,從士官升到軍隊最高指揮官,對國家、信...

《珍珍教練的40+50+60+增肌慢老重訓課》

醒報編輯 2021/10/25 08:51

很多人會覺得,我的膝蓋痛、下背痛,是不是好好休息、不要活動比較好?但是很多時候的疼痛是因為姿勢不良、肌力不足所引起,反而需要透過訓練、強化肌力,喚醒原本偷懶的肌肉、減輕過勞肌肉的負擔,疼痛就會消除。 ...

《樊登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

醒報編輯 2021/10/24 09:48

「我有沒有提醒過你?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再不乖乖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我不是叫你好好讀書,我有叫你做其他事情嗎?」「我不管你了,你自己想辦法。」小時候,父母曾經對你說過類似的話,或者是你曾...

《800大卡斷食》

醒報編輯 2021/10/21 08:55

全球知名5:2輕斷食創立者麥克.莫斯里醫師,結合各種斷食法的精華,成功設計出一種階段式、長期可用,又容易執行的斷食法。 低卡、低醣,再加上利用間歇性斷食造成的輕微饑餓狀態,可以啟動身體的自噬作用,將...

《門牌下的真相》

醒報編輯 2021/10/20 09:05

你能想像現在的世界若沒有地址,外送或包裹如何送到我們手中?發生緊急事件又該如何趕往正確的地點?作者迪兒德芮‧麥斯葛要告訴你地址不僅僅是用來標示位置的工具,更成為權貴炫耀財富的方式、政府控制社會的利器、醫生...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

醒報編輯 2021/10/19 07:54

免疫,是身體遭受疾病侵害時啟動的反應機制,其中就包含了「發炎反應」。例如我們在生病感冒時會發燒,發燒就是身體為了增強抵抗外敵產生的自然反應。然而,暫時性的發炎反應若長期存在身體裡,就會演變成可怕的「慢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