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孩子出現外貌焦慮,要從家庭關係做起!隨著社交平台興起,愈來愈多青少年出現「外貌焦慮」,擔憂自己長相、身材不如他人。但研究指出,孩童對身體的看法與家庭評價息息相關,專家建議,父母應避免羞辱或過度讚美,也...
夏天比冬天容易感冒?英國各地的醫療診所湧入許多感冒、咳嗽、胃病等冬季疾病的患者,專家指出,Covid-19大流行導致孩童的免疫系統沒有機會發育,多數人也許久沒接觸到常見的細菌、病毒,導致免疫系統需要「復健...
英才早逝竟是心房顫動惹禍!23日心律醫學會記者會,公布台大等5大醫學中心調查第一次院外報告,發現國人7成猝死為心因性,且3分之1並無症狀,盛行率為2~4%,推估全台有30到40萬人罹病。且心房顫動倘未接受...
兒童ADHD若不及早治療,導致難以發現的成人ADHD!專家指出,兒童ADHD的比例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導致父母因為兒童確診ADHD,才發現自己有相同的狀況。目前成人ADHD透過藥物治療加上行為認知已經能減...
香蕉要熟了才好吃?一項為期20年,追蹤因遺傳導致高癌症發生率的患者的研究發現,青香蕉、穀物、豆類中含有的抗性澱粉能促使腸道益菌生長,有效降低消化道及其他癌症,且以最難診斷的腸道上半部癌症最為有效。專家說,...
台灣7日新增21771例確診、273例境外移入,42例死亡。另外,針對中國大陸境內出現從動物傳染到人身上的「瑯琊病毒」,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35例患者中尚無人死亡,未來會在實驗室建立病毒標準化檢驗...
就算是弱強度的運動,也能讓大腦更健康!一個針對300位久坐不動的年長者運動的調查結果指出,只要每周有四天運動半小時,就可讓流向大腦的血液活絡,並有效減少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運動預防大腦老化 根...
透過抽獎活動打造優質哺乳環境,民眾只要拍照上傳就能抽iPhone 13!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3日表示,國健署推出「母乳哺育濾鏡」,讓民眾拍照上傳,共同支持優質的哺乳環境,同時還能抽大獎。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
「光靠意志力很難戒菸,若能搭配戒菸噴霧等輔具,成功率會大幅提升!」藝人王傳一身穿灰色俐落西裝外套與白衣,出席2日由屈臣氏舉辦的戒菸記者會,他回想起過去女兒只要聞到他有抽菸就會跑走,為了多跟女兒互動決定戒了...
以毒攻毒,從小吃花生就能防止對花生過敏!研究表示,如果嬰兒皮膚過度接觸各類過敏原,會導致罹患各類過敏的機率提高,如果父母觸碰小朋友前沒洗手,不小心就讓孩子成為過敏寶寶。而研究指出,定期餵幼兒花生,能降低8...
銀髮健身俱樂部已有114處,未來3年全國將新增188處。據調查,65歲以上的長者中,有60%的人活動力不足,也是健身俱樂部擴增的原因之一。國建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健康老化需要整合式的照顧,將提供適合長者的...
「台灣民眾的自然感染,加上追加劑的保護力已經達到7成,可以謹慎評估開放了!」台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26日表示,台灣預計在8月中開始有明顯BA.4、5的流行,但會以無症狀和輕症佔絕大多數。台灣免疫防火牆已經築...
電子煙行銷花招多,兒少身曝煙害風險!電子煙內含尼古丁,卻以「糖果」、「香蕉奶昔」等名詞迴避警方追查,更以吐煙圈教學或網紅評價等方式進行行銷,導致誤觸電子煙的兒少愈來愈多。專家警告,兒少對尼古丁上癮速度快,...
疫情不穩定引發焦慮,自殺已成各國死亡主因!英國官方指出,該國自殺率正處在20年來的高峰,越來越多人有憂鬱症和焦慮症的傾向,有時自殺的人會被冠上自私、抑鬱和博取關心的標籤,這些負面標籤常導致人們誤解了自殺者...
口腔健康出問題,竟對心臟、腎臟與神經系統造成嚴重威脅!口腔疾病因為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研究發現,牙周炎會導致病菌從嘴巴進入身體,引發全身的發炎反應,提高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與關節炎的風險。學者呼籲,除了...
菜餚加鹽,有害健康!研究發現,許多重口味的民眾喜歡為桌上佳餚再灑上一點鹽巴,而此舉卻會造成壽命縮短的後果。學者呼籲「盡量避免加重調味」,尤其是心臟、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應考量富含蔬果的飲食,維持體內的鹽份...
衛福部長陳時中終於戒菸成功!陳時中10日參加2020戒菸就贏比賽頒獎典禮分享戒菸歷程說,第一次戒菸的時候禁不起雪茄的誘惑,偷偷抽了菸屁股才失敗。但第二次因為確診擔心重症,所以從6月1日至今完全沒有再碰菸草...
猴痘嚴重患者與免疫低下者需接受藥物治療!感染科醫師黃紹宗10日表示,猴痘患者大多可以自行痊癒,且治療天花的藥物也能有效對抗猴痘。此外,天花疫苗對猴痘也有效果,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呼籲,「沒有接種過...
每個生物體內都有不可逆轉的生理時鐘!科學家指出,無論生活作息如何改變,人體內都有規律的生理時鐘,一旦違反這個「日勤夜眠」的規律,將增加罹患心血管、精神退化疾病的機率。專家指出,除了作息應盡量配合生理時鐘外...
「高齡者健身,先從增強心肺功能開始!」資深媒體人李艷秋的教練彭玟瑋(Wade)5日受訪時表示,高齡者也可以健身,但需要依照身體狀況量身打造菜單,基本上是從加強心肺功能入門,以簡單的有氧運動讓身體逐漸習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