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自行車有益健康,甚至能延長壽命!日本健康研究指出,日本老年人以自行車作為日常交通工具的比例高,有助於提升整體幸福感並延長預期壽命。今年,聯合國以「讓步行和騎乘更安全」為題,呼籲各國政府確保道路交通安全,...
除了遺傳和生活方式,心臟病的成因也來自腸道!首爾醫學研究指出,人體腸道微生物有15種與冠狀動脈疾病相關的細菌,並包含與心血管疾病聯繫起來的生物學途徑。未來,研究團隊會將微生物訊號與遺傳代謝數據進行整合,並...
雖有15萬顆芬普尼毒雞蛋流入市面,但食藥署強調,成人於24小時內攝入約100顆涉案雞蛋,才會有短期健康風險門檻。但民眾若擔心食安,食藥署也要求通路商,應全面提供退貨回收服務,確保消費者權益。另外,政府也在...
「不孕症首胎第1次申請最高補助15萬元,其後各胎第1次補助也由現行6萬元增加至15萬元。」衛福部長石崇良10日出席記者會表示,不孕症3.0方案鼓勵年輕夫妻儘早申請,不僅可減輕經濟負擔,也有助試管成功率及母...
「將動用60億特別預算,訪視與協助全台70萬獨居老人度過生活難關!」衛福部長石崇良9日出席研討會前受訪說,相關計畫要在2年內至少訪視每位獨居老人一次,並強化物資援助與社區關懷。針對假日輕急診中心試辦進度,...
「肥胖、高血糖、血壓等指標若健檢紅字,會對健康造成嚴重風險!」學者許青雲6日在衛教記者會指出,7成民眾認為肥胖、高血糖、血壓與血脂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且不清楚如何均衡飲食。營養基金會董事吳映蓉指出,飲食要...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比流感與新冠還要致命,且沒有抗病毒藥物,呼籲高齡與高風險族群施打疫苗!」醫師馮嘉毅5日在衛教記者會提醒,RSV確診數已經超過新冠,75歲以上及60到74歲以上,有高風險狀況者都要...
「8成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且會增加心血管與腎臟疾病風險,民眾應積極控管體重!」醫生楊偉勛4日於衛教記者會強調,我國糖尿病友已超過250萬人,糖尿病加肥胖症會對心臟與腎臟造成負擔,心血管死亡風險大增1.8...
垃圾食物要少吃,保護大腦防失智!美國食品研究指出,超加工肉類和汽水對大腦健康危害最大,甚至會傷害大腦認知能力,因此人們需要改變飲食習慣以維持身心健康。另外,垃圾食物也應避免過量攝取,將有助於預防大腦功能失...
「一張病床一年可以救助60位病人,盼各界能協助屏基蓋大樓!」屏東基督教醫院3日舉行募款記者會,屏基醫療執行長余廣亮指出,屏基的原鄉醫療工作已持續 68 年,醫療的交通接駁車也設立30年,盼透過興建新醫療大...
心臟病風險也有性別差異!中國健康研究指出,透過運動降低心臟病風險,女性每週所需的運動量相較男性來得更少,原因可能來自較高的雌激素水平會增強運動時的脂肪燃燒。專家指出,未達到每週運動目標的女性仍比男性更多,...
科學家可以透過眼睛「看見」衰老了!加拿大醫學研究指出,眼睛中的微血管可以揭露衰老速度和心臟病風險,而視網膜掃描有機會成為一種快速且方便評估健康風險的方法。專家指出,未來有機會研發出延長壽命的潛在藥物標靶,...
老人多走路可以活得更久!哈佛大學研究指出,每週一至兩天步行超過4000步的年長者,她們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都有顯著降低,而步數越多健康狀況也越好。對此,專家呼籲人們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增加活動量,尤...
長榮空服員無法請假而過勞猝逝的新聞,讓同樣高工時、高壓力的醫療業也不滿發聲了!醫療工會23日與白委陳昭姿召開記者會,呼籲事假以外假別不能列為怠惰考核項目、勞動部與衛福部應盤點醫療院所差勤制度、修法調整請假...
「40歲以後容易出現老花,且使用3C會加速老花,盼民眾及早因應!」大學眼科22日召開記者會,提醒民眾老花雖然無法逆轉,但可以透過適當的矯正方式調整視力,若經常感到看近模糊、閱讀需拿遠需儘早就醫評估。診所也...
「加熱菸上市依法就是菸品,若不標示尼古丁,政府應該勇於下架!」台灣拒菸聯盟22日召開記者會批評說,目前菸商寧願被罰500萬元,也不遵守《菸害防制法》標示尼古丁的規定,董氏基金會代表林清麗說,菸商不標示恐是...
男女之間大腦萎縮存在著差異!挪威腦科學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長,男性大腦萎縮的速度比女性更快,而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容量損失更為嚴重。儘管大腦萎縮通常與負面結果相關,但一些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它仍可能會有正...
掉牙齒越多,恐增加死亡風險?中國健康研究指出,老年人牙齒脫落的速度與死亡風險有關,並表明牙齒脫落可能是其他嚴重健康問題的指標。對此,定期進行牙齒檢查和預防性護理,將有助於維護心臟健康與心血管系統運作。 ...
「乳癌早發現能早治療,如今40到79歲女都可篩檢乳癌,盼民眾多利用!」乳癌病友協會19日舉行「點亮雙色 粉色絲帶」活動,邀請全台婦女參加活動,藍委陳菁徽、台北市副秘書長王玉芬等人也與會響應。協會理事長黃淑...
心率變化有異常,很可能是身體出狀況了!科學家分析運動數據顯示,運動監測器可以持續測量心率變化,也能將心跳次數總合起來,並將其轉化為新的健康指標。對此,如果心率變化能幫助人們注意到心跳次數的異常現象,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