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據點長照員1人要照顧10人,長照人力也快速老化,衛福部應儘速補充人力!」藍委廖偉翔8日質詢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時提醒,政府雖有提升薪資,但長照員負擔仍相當沉重;針對安樂死議題,衛福部長邱泰源在聯訪時表示,...
乳癌晚期病友常欠缺治療藥與輔助性服務,病友協會與跨黨立委齊呼政府加速新藥給付、增加輔導資源!乳癌病友協會7日與綠委王正旭、藍委陳菁徽與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等官員共同召開記者會,協會與立委呼籲加速乳癌新藥納保...
「短效吸入劑只能暫時緩解氣喘,長期控制要從抗發炎治療開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等醫事團體6日舉行記者會,醫師陳育民提醒說,使用緩解型吸入劑的病人在口服類固醇比例上,遠高於接受抗發炎治療者,且類固醇藥...
美國麻疹疫情迅速蔓延,群體免疫未來失去效力!目前,包括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和加拿大等疫苗接種率較低的社區,最近都遭受麻疹疫情的致命威脅,尤其美國正經歷25年來最大規模的疫情爆發。30個轄區已出現935例。 ...
「台灣8到15歲兒少每4人中就有1人最近6個月受精神疾病困擾,但卻只有10%獲得醫療與支持服務,應改名、提升就醫率!」國教盟等教團與綠委林月琴、藍委王育敏與白委陳昭姿共同召開記者會如此呼籲。王育敏表示,兒...
「67.6%民眾支持3種極端情況可由醫生開立藥物,協助病友死亡!」學者陳端容24日於記者會指出,若病友為末期、且無法緩解身體痛苦者,更有高達86.2%民眾支持。但有宗教信仰、醫事人員與女性等群體對此較有疑...
「兒少心理保護不足,政府要協助增加人力、強化家庭支持功能!」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21日公布「全台兒少心理健康大調查」,發現13到15歲兒少到兒心科求診比例增加,且網路霸凌背後常牽涉性資訊傳播、遊戲成癮...
凍精凍卵補助中央將接手!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人工生殖機構醫師吳成玄表示,凍卵療程對年輕癌症患者是龐大支出,盼中央接棒補助。國健署則回應,全國醫療性凍精凍卵補助力拚今年底前順利上路。 ##中央將...
行走速度也能改善心律健康?根據英國研究,每小時至少4英里的速度行走,其相當於人類快走的速度,可以降低43%的心律不整風險,而平均或快步行走的時間越長,心律不整風險就會更為減少。專家強調,快走也有助於預防肥...
「兩日溫差愈大愈容易誘發中風,心血管高風險族群要多注意天氣!」國衛院助研究員吳威德14日表示,團隊蒐集2001到2020年台灣中風健保資料資料庫與溫度資料發現,當兩日內氣溫驟降,超過攝氏14度時,出血性中...
老年人罹患帕金森氏症風險大,血液檢測能有效早期預防!研究指出,轉移血液中RNA小片段(TRF)會出現關鍵的兩種生物標記,而透過血液檢測便可作為帕金森氏症的早期診斷。科學家表示,該研究有望減輕患者負擔,並為...
青春痘有過氧化苯、外用抗生素等外用藥,或是口服抗生素與A酸等口服藥,須遵守醫囑使用!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元2日介紹青春痘用藥指出,青春痘是常見的皮膚問題,春夏交替時,溫度和濕度變化易加重不適,透過正確的藥品治...
常常被蚊子叮得滿身包,人體血液竟能變成致命毒藥!研究指出,一種稱為「尼替西農」的藥物可能使人類血液對蚊子具有致命性,並能有效控制瘧疾等疾病傳播。專家指出,這種藥物會阻斷蚊子體內的酶並阻礙正常消化血液,有效...
「台灣限制40歲以上人工生殖僅能植入2顆卵子,希望能開放第3天的胚胎上限至4顆!」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TFC)30日舉行記者會,介紹協助罕病病友成功人工生殖的案例。TFC院長胡玉銘表示,色素失調症若是...
「單純靠飲食控制與運動不見得能長久減肥,可與醫生諮詢搭配藥物治療!」醫師楊名權20日於記者會表示,現代人容易因壓力造成肥胖,透過藥物可緩解大腦與心情覺得餓的狀況。現場還邀請到傳奇棒球選手張泰山分享經驗,他...
正在感到孤獨的人,不妨到教會認識新朋友!一項調查指出,愛爾蘭為歐盟國家中孤獨指數最高的國家,其次則為愛沙尼亞、希臘和盧森堡,使得孤獨感成為歐洲的流行病。對此,基督教心理學家呼籲,「教會」能成為每個人的家庭...
「健保財務危機已經迫在眉睫,應該思考減少部分給付,並尋找如國際醫療等獲利來源!」中山醫院院長朱益宏16日於健保改革論壇指出,健保署在改革健保收入時,對於調升點值的討論太少,但如今醫護負擔、急診壅塞問題嚴重...
「部長你跟總統都是醫生,為何急診醫學會還要對媒體訴諸急診壅塞問題?」民進黨立委劉建國13日質詢衛福部長邱泰源時如此質疑,邱泰源表示,目前已經啟動聯防與調度機制,還有增加急重症醫護給付、改善醫護工作待遇因應...
「《菸害防制法》沒有修法禁止持有電子菸,恐成為販毒新破口,盼立法全面禁止!」國教行動聯盟、媽媽盟等民團與綠委林月琴、藍委廖偉翔與白委陳昭姿召開記者會,強調喪屍煙彈(依托咪酯)混合電子菸已成為危害國人最嚴重...
熬夜、肥胖等不良習慣都可能導致不孕,國健署提醒備孕夫婦太久沒懷孕要檢查!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宇旋10日在衛教記者會表示,有備孕規劃的年輕夫妻應把握女性25歲至35歲、男性40歲前的黃金生育期。若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