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呼吸急促,長新冠後遺症狀多!根據美國衛生單位估計,約有1成的確診者會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即新冠後遺症),且有研究指出67%的長新冠患者都曾出現認知障礙。目前避免染疫是唯一的預防...
急診病患、PCR篩檢擠爆醫院,兒童求診竟等了2個小時!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2日對此呼籲,政府應對急診制度做出更細緻的分流,設立「兒童急診快速通道」。彰化縣醫療界聯盟前理事長蔡志宏也呼籲,若要與病毒共存,應提...
3+4新制上路,孩童自主防疫誰照護?民眾黨立委邱臣遠27日表示,學童採行居隔新制,後續4天自主防疫仍需要有人照護,對雙薪家庭造成沉重負擔。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也說,國際上有不少兒童接種疫苗後出現副...
異位性皮膚炎搔癢難耐抓不停!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全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超過37萬人,重度的比例為7.43%,每位重度患者生產力平均降幅為50%,粗估社會生產力因此損失的金額近70億元!如今可以自...
手術恐造成認知能力降低的副作用,醫界正試圖處理!術後認知功能障礙(POCD)是指在手術麻醉藥效過後,病患出現記憶力與注意力下降的狀況,尤其有50%到80%的年長患者會出現該後遺症。目前已有醫療機構試圖透過...
資深藝人李㼈、唐玲共同化身戒菸志工,穿著「戒菸就贏」字樣的白色T恤,與駕駛們分享戒菸秘訣!國健署與董氏基金會近期舉辦「戒菸就贏比賽」,成功戒菸最高可得30萬元獎金,而為了鼓勵職業駕駛一同參與戒菸,加碼專屬...
早產兒不僅要防新冠肺炎,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更成頭號威脅!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鄭玫枝19日表示,早產兒感染RSV後,每4位就有1位需要住進加護病房,嚴重更造成死亡。健保署已於4月擴增RSV單株抗體...
本土疫情升溫,保險業者紛下架現有保單!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18日表示,業者是針對防疫政策改變而修改保單內容,強調民眾「不會買不到保單」。此外,金管會將針對居家照護儘速擬定相關保險原則,包括居家照護者仍屬...
##編按:本報將於明天起連載減肥醫師劉伯恩新書「不痛苦減重、一次就成功」,今天先做專訪,以饗讀者。 主持人:林意玲 (台灣醒報社長) 受訪者:劉伯恩 (醫師)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每個...
自行打針、彈力繩訓練,血友病病患自己能照顧好自己!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召開記者會,「血友病之父」沈銘鏡指出,定期注射凝血因子的預防性療法,已納入健保,供患者更長期的保護。而現在...
針對全球人均預期壽命,都因疫情下降,其中美國的降幅是高收入國家中最大,其2020年的預期壽命下降1.87歲,另外21個高收入國家的平均降幅僅0.58歲。該研究作者沃爾夫分析指出,心臟病、糖尿病死因多,顯示...
專家、學者共呼籲,「禁菸不夠徹底」,應禁止一切新興菸品,並祭出重罰!衛福部14日召開《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公聽會,修法內容包括禁菸年齡提高至20歲、擴大禁菸場所、嚴管加熱菸、禁止電子菸。學者共同呼籲,新興...
AI機器人陪你聊疫情!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13日於座談會分享科技防疫的成果,透過AI、物聯網等技術,可強化民眾對疫病的認識,而除了針對新冠疫情外,也透過無人載具運輸醫療物資。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指出,政府...
「不是只有女生才會因HPV(人類乳突病毒)得子宮頸癌,男生也會因HPV罹癌!」台灣兒童感染醫學會13日召開記者會,包括藝人佩甄、台大醫生李秉穎等醫生齊聚一堂,呼籲民眾儘早施打HPV疫苗。李秉穎說,HPV傳...
世界並非只有新冠疫情,學界呼籲茲卡病毒也不可不防!茲卡病毒是通過黑斑蚊叮咬傳播,曾在2016年造成全球醫療大慌亂,對新生兒恐造成腦損傷與頭畸形。而最新研究發現,茲卡病毒容易轉移變種,即便感染過有免疫力,仍...
帕金森氏症即早發現並接受治療,能保持21年的活動黃金期!醫師葉篤學11日於記者會說,除了顫抖、運動功能退化等常見症狀外,嗅覺失靈、便祕等也是帕金森氏症的警訊。「帕金森氏之父」陸清松則說,目前針對帕金森氏症...
孩童、家長需要防疫照護津貼!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11日說,隨疫情升溫,更多家長需要請假在家照顧染疫兒童。該黨立委邱顯智也說,指揮中心應釐清民眾可否自願隔離照顧獨居者。此外,立委陳椒華表示,政府應成立「快篩國...
單身是罪嗎?數據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英國人歷經過「單身羞辱」,各界認為單身不符合社會期待、單身者難以相處合作等,更常失去職業津貼、額外假期等社會福利。心理治療師指出,社會對單身的不包容,恐對單身者造成憂鬱...
「放寬疫苗補償才能增加老人施打疫苗的誘因!」國民黨6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指揮中心放寬疫苗補償,想辦法增加老年人施打疫苗的誘因。防疫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也強調,若要與疫共存,現在就要增加防疫旅館與口服藥物的量能...
「無聊會誘發過動症,要對小孩因才施教,做想做的事情!」科技部30日舉行學術研究發表記者會,長庚大學助理教授許嘉芬指出,「無聊感」看似微小,卻會引發肥胖、憂鬱症,而過動症(ADHD)小孩若經歷「無聊」與「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