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未來恐有密集地震,政府要以最高規格防災!」針對花蓮近日地震不斷,學者汪中和受訪時則說,花蓮過去也有強震密集發生的狀況,且近年因氣候極端也會影響到地震頻率,更要以最高規格準備防災。因行政院長陳建仁已請...
闖關遊戲、兒童劇團舞臺劇宣傳減塑知識,包括自備環保碗筷、盥洗用品,環境部與民間團體及台北市政府21日在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共同辦理「2024地球日減塑有我x蔬食無痕家庭日」活動,環境部長薛富盛也致詞,鼓勵民...
大雨恐難解渴,水庫蓄水危機猶存!學者汪中和受訪時表示,鋒面強降雨的時間不會持久,水庫解渴效能有效,加上今年不利梅雨生成,年中水庫蓄水不足危機猶存。中央氣象署預報員葉致均也強調,近期雨勢受到鋒面、華南雲系影...
強震未來恐更加頻繁,須防範西半部大地震!4月3日花蓮地震餘悸猶存,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魏國彥投書提到,地震導致國土向東南方移動,花東交通措施評估都應改弦更張。學者汪中和受訪時也認同指出,中央山脈的人為...
「台灣ICT產業使用綠電比例低,傳統產業減碳消極,呼籲要儘速設置目標!」環團綠色和平10日公布臺灣20大排碳大戶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企業使用再生能源比例低,且造成7762億的環境外部成本。他們呼籲企業以自...
【台灣醒報記者林意玲、簡嘉佑新竹縣五峰鄉專訪】池水中聳立著藝術感濃厚的木雕,週圍鮮花繽紛、石牆豎立,更復育著新竹縣曾有的特產「蓪草」,成為花園部落的世外桃源! 林慶台牧師今年2月甫到新竹縣五峰鄉深山...
拿上鐮刀跟鋤頭、背著重達20、30公斤的水袋,身穿黃色厚重衣物在林間穿梭的他們,是第一線撲滅森林大火的「森林護管員」!台中森林護管員孫嘉祥1日於記者會分享,當森林大火發生時,就當時是休假,護管員也要停下手...
在家種蔬菜是減碳還是助長暖化?有研究指出,歐美的都市農業汙染與碳排比傳統農業還高6倍,該研究認為都市中的花園、溫室碳足跡密度相當高,但卻有自耕農認為,都市農業(或園藝)可減少交通碳足跡,且對生態有益,加上...
全國正在拚再生能源,地方卻出現光電搶地的亂象!環境部長薛富盛21日於立法院備詢時指出,7月底會辦理草案預告,討論光電廠達「一定面積或設置容量以上」就須進行環評。國民黨立委立委廖偉翔指出,廢棄光電板難以認定...
菸害防制法滿一週年,多個民團21日召開記者會痛批,新法七大重點體檢半數不及格!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21日指出,目前臉書上有社團公然販賣加熱菸,政府應加強取締。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目前...
太陽能板、電動車等產業都需要深海礦物,但環團希望開採前做環評!近日「金屬」礦務公司控告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頻頻阻攔該公司開礦,不適合擔任聯合國開礦小組的觀察員;但綠色和平反駁稱,相關開採都未經過嚴謹評估,...
工業畜牧業導致氣候變遷,並讓無數牲畜在畜養時受盡虐待,各大銀行卻持續給予資金挹注,引發環團強烈批評!英國環保團體Feedback的報告中顯示,包括美國銀行、巴克萊銀行和摩根大通等主要銀行,正大幅增加對工業...
「我國小農太多,政府應輔導退場,並改種附加價值高的作物、減少小農以增加減碳效應!」被問到台灣要如何農改,中興退休教授姜保真建議政府不能再給農民補貼,應該鼓勵高價值產業發展,並讓大農智慧化轉型、改種高價值蔬...
「各地氣候、土壤等條件不同,歐洲的農業政策不可直接照搬到台灣!」針對近日歐洲農業改革引發討論,逢甲學者葉守禮受訪時指出,歐盟此次推動改革太急,當然會引發反彈。中興退休學者姜保真則說,減少生產量是希望兼顧環...
進口蛋標示錯誤、豬肉洗產地、台糖瘦肉精至今蘇丹紅蔓延全台,食安問題連環爆!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李武忠受訪時說,食安應由中央與地方合作,如海外查廠、法規訂定由中央負責;地方執行檢驗,並反應狀況與建議,食安...
土地生產力退化、沙塵暴、採礦都會造成環境汙染,聯合國盼制定條約解決這些汙染!聯合國近日在非洲肯亞召開環境會議,邀集各國部長討論如何改善日漸惡化的汙染問題。前年此會議的成果是制定全球減塑目標,因此各國期待能...
孟加拉做為亞洲象棲息地之一,過去的保育並不夠,如今政府宣布禁止飼養!孟加拉境內僅剩2百頭亞洲象,且多數還被馬戲團、農場從野外抓來飼養,因此近日政府立法宣布禁止從野外抓大象飼養,盼讓境內的野生亞洲象數量上升...
鹿兒島出水市每年年底有萬隻鶴鳥齊飛,鶴鳥種類更勇冠日本;台灣雲嘉南濱海則有多樣生態,成為台灣鳥類最豐富的景點,如今雙方強強聯手,簽訂保育觀光的合作備忘錄! 台灣野鳥保育協會理事長姜榮寬表示,野鳥保...
3月將開始討論碳費,讓企業減碳有所依據!環境部長薛富盛20日受訪時透露,近日將徵選碳費審議委員會的學者專家,預計3月就可召開第一次會議,討論台灣怎麼收碳費。國際碳費期程多有耽擱,被問到是否會延後開徵碳費,...
「地方城市減碳進程要加速2.5倍,才能趕上淨零碳排的目標!」台灣氣候行動網路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29日指出,台灣目前有7個縣市訂定淨零的自治條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詩婷呼籲,地方政府可以將「中期減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