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日期:2024年10月3日(週四)上午11時 主持人: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 與談人: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台大大氣系名譽教授周仲島 紀錄: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 【台灣醒報記者...
「加嚴空氣品質標準,讓減碳與減汙一起進行!」環境部長彭啟明30日宣布,PM2.5的警戒濃度值將從每年與每日平均15與35微克/立方米,調降為12與30。另外,環境部將建立每小時監測空汙平台,讓民眾可提早預...
極端氣候造成災害,近日是洪水氾濫!中歐如羅馬尼亞、捷克、波蘭與奧地利等國這幾天遭逢強降雨,尤其羅馬尼亞與捷克都造成嚴重洪災,上千戶房舍遭到洪水沖毀;在亞洲,摩羯颱風由於結構扎實,除了在中國與越南造成嚴重災...
「盼透過上中游研究分工,制定氣候變遷政策,減少民眾受災風險!」國家環境研究院9日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國環院院長劉宗勇強調,政府將防災、淨零與調適三個面向合一為環境政策,盼災防中心提供氣候...
碳費快要確定了,目前委員會建議每噸300到500元之間!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9日表示,碳費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但委員會希望一般費率能在每噸300到500元之間,2030年能在每噸1200到1800元...
空氣污染不只讓人類容易得肺癌,還會干擾蜜蜂授粉!研究發現,空汙讓植物的花減少90%授粉昆蟲的拜訪。近年研究主要聚焦氣候變遷與棲地減少,導致授粉昆蟲減少,研究團隊沒想到空汙也會影響昆蟲授粉。植物繁衍與適應環...
日本的發酵文化興盛,居然還可以拿來處理廚餘?日本近來有產官學合作,研發出用廚餘發酵再製的豬飼料,希望能減少日本大量的食物浪費。主導合作的廠商高橋晃指出,日本有3分之2食物是進口,每年產生2840萬噸廚餘,...
近年來動物襲擊人類的頻率逐漸增加,外媒採訪專家分析指出,動物是因為領地被侵犯、吃人類食物而開始攻擊人類,真正想吃人類的並不多,但隨著氣候變遷,動物原有棲地被破壞,或是變得不適合居住,加上人類持續開發,就容...
國土計畫法已拖沓8年,地方政府仍在擺爛、中央處理層級也過低!監督施政聯盟與環團代表們20日於記者會指出,已有許多業者搶在國土計畫通過前,變更農地來蓋旅館,已危及我國糧食安全。中科汙染搜查線代表徐宛鈴表示,...
氣候變遷加聖嬰現象,亞洲面對一連串颱風,歐洲與非洲則是大火、乾旱不斷!其中非洲南部的旱情更是特別嚴重,據估計約有17%民眾、6800萬人需要面臨糧食、飲用水短缺的危機。同時,聯合國極力呼籲各國減碳以減緩極...
「台灣已經超過百座垃圾山,政府應增加垃圾減量預算!」綠色和平15日於行政院門口抗議,並邀請行動藝術者身穿五顏六色的垃圾服裝,呼籲政府儘速處理垃圾山問題。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說,政府每年花17.7億預...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近來地中海野火影響範圍愈來愈大,至今已擴及10萬畝。地中海氣候區面積雖然僅占5%,但海本身與周圍陸域生態卻預計孕育20%的物種,定期的森林野火雖有助生態系新陳代謝,但暖化讓野火...
「極端風災讓蔬果價格大漲的狀況只會愈來愈多,政府應該設立『氣候通膨』補償金!」綠色和平13日舉行氣候通膨民調記者會,發現有9成民眾擔心極端氣候讓物價上漲,因此呼籲政府設立極端氣候補償金,並擴大綠能投資。中...
台電將不供電給設立於桃園以北、用電量5MW以上的數據中心?針對藍委痛批,民進黨宣稱北部供電困難,就是為了「阻礙國際資料中心設置於在野執政縣市」。民進黨立委則回擊說,能源問題政治化,是國民黨要打壓民進黨執政...
「非核家園」早已於《環境基本法》入法,其實永續發展才是不分黨派的共同目標!總統賴清如此說。他在8日氣候變遷委員會期許各界集思廣益,為國家永續發展擬定戰略。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則指出,接下來幾年的供電壓力最大的...
「希望總統賴清德要貫徹自己的再生能源目標,不要用核能補破洞!」環團7日於賴清德召開氣候變遷委員會前召開記者會提出建議。大直高中高三生潘采紅說,台灣電費全球第三便宜,企業應該負擔更多發電成本;再生能源推動聯...
「預計年底台灣會正式進入排碳有價的時代!」針對碳費子法草案8月即將上路,環境部長彭啓明5日於永續研討會表示,未來會跟經濟部合作,找出更多減碳誘因,並加速企業的綠能轉型,「但碳費初期不會太高!」 環境...
為公廁擺脫又髒又臭的刻板印象,環境部舉辦最優質的公共廁所票選活動,邀請民眾投票選出最好的公廁,尤其性別友善與環境整潔更是評比重點!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署長顏旭明5日表示,本次共有49個優質公廁參選,民眾可在[...
「有效的預警系統,是最直接降低民眾暴險的高溫健康調適策略!」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主任龍世俊31日於高溫適應對策研討會表示,應善用各式氣象工具或APP,並根據天氣狀況、高風險族群等不同因素,向民眾傳...
未來一定會愈來愈熱,突破40度將成常態!環境部長彭啟明31日於高溫適應對策研討會指出,中央將持續擴大都市綠化、增加設有空調的公共空間,減少高溫對國人的衝擊。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則提出「建物樓距擴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