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為您精選近兩年新書、好書摘要,供您閱讀與選購之參考。
這不是一本「食物經濟學」,食物只是「開胃前菜」。經濟學者張夏準以食物為線索,證明「生產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初生產業保護論」等全都關乎食衣住行;它們不但影響人的經濟行為,更形塑了價值判斷與公共政策...
呂大文現任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專精青光眼疾病,他認為「治療眼疾能得到明顯的效果,病人能見到驚人的進步」,這是眼疾跟其他疾病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他站在專業的角度,講解不同年齡層經常發生的眼科問題,...
台灣人民對法律的認知及法院判決的意見存在著巨大鴻溝,原因在於台灣的國際實務經驗不足、法學教育未及普遍,民眾對可掌握的法律武器也一知半解。本書從一件件的新聞事件、政策、日常生活,分享既有趣又實用的法律基本常...
收錄新修法條、租屋契約範本與相關函釋,最實用的租屋指南,房東房客一本兩相安! 自107年正式實施《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後,租屋市場上又多了「包租業者」與「代管業者」,搞清楚他們的服務差異,你...
本書著重於對精神疾患、精神病院、患者、臨床工作團隊的文化詮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古典心理病理學論述、社會學的醫療機構批判,以及醫療人類學的文化觀點,對精神疾患的診斷發展與理論概念化進行爬梳;第二部分...
利用手機機動性強的優勢,每個人都能輕鬆學會捕捉瞬間美景的攝影技法,培養專屬於你的攝影眼。書中以「旅行」為主軸,將場景分門別類,仔細說明不同情境,該如何拍出最具質感的美照。 王小路是三星、VIVO、華...
謝爾蓋‧楊是一名長壽領域的投資者和夢想家,他的使命是延長人的健康餘命。為達到此目標,謝爾蓋創立了長壽願景基金,目標是加速延長壽命的科技突破,讓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和獲得長壽。他是美國老化研究聯合會的董事會成...
我們身處的文化從未放慢腳步,對「成功」的狹隘定義帶來匆忙又高壓的生活。過勞讓人沒力氣自律,所以優先放掉那些真正能使靈魂重新得力的事情;我們不與上帝同在,反倒沉迷於只能帶來短暫麻痺的放鬆,進入自我消耗的惡性...
賴青松畢業於日本岡山大學環境法碩士。是「青松米穀東俱樂部」發起人,「慢島生活公司」共同創辦人。長期關注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間的平衡,2000年選擇到宜蘭展開半農半X的實驗生活。2013年,協助倆佰甲新農育成...
聲景生態學是一門新興的領域,在陸域、水域生態系聆聽動物聲音、環境聲音與人為噪音訊息,能夠在人眼不容易觀察之處探索野生動物的活動、了解生態系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甚至是分析人為開發對生物多樣性的干擾。本書作者...
研究發現,物種的生存,離不開權力的爭奪與支配:從下一餐要吃什麼、住哪裡、和誰交配、產下多少後代、應該趕走誰,都在展現「搞清楚,我才是這裡的老大」。本書所有的觀察與實驗對象都是動物,但你會情不自禁的聯想到老...
在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於2018年3月介達331萬餘人(占總人口14.05%),已正式成為「高齡社會」。 老人住宅、老人安養照護之需求逐年增加,未來如何因應高齡社會所產生的衝擊,為使臺灣朝向高齡...
從城市到鄉間,23間翻轉思維的新舊店家,走出不一樣的世代道路……。大環境變動越來越快速,老行業、老店舖的商品與服務,在劇烈競爭下,很難再千篇一律的持盈守成。然而,老店經營雖須隨時代滾動前進,卻也有不變的根...
職場,是人生的主戰場,躋升管理職,更是很多人的盼望。但沒有人生來就懂得當主管,如何適應身分轉換、打造豐厚人脈、培養超強決斷,是每個職場人想邁向巔峰,不可迴避的必修課。 管理的「難」,方植永有最深刻的...
韓國知名YouTube戶外生活頻道「生活冒險家」夫妻檔,由丈夫攝影掌鏡,妻子用筆記錄下日常中的生活、旅行和冒險的時刻,每逢周末,兩人暫且遠離日常, 出發前往山林裡搭建起小小的房子,以照片與文字記錄下,一...
《電影和課本誤導的二戰真相》 作者:多明尼克.洛米爾(歷史學家兼作家) 出版社:大是文化 作者多明尼克.洛米爾,是法國歷史學家兼作家,著作超過140部。他是法國後備軍人中校,曾獲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就像開機便自動運行的電腦防毒軟體,人體只要有足夠的氣血能量,自癒活動就能順利啟動,修復老舊損壞的臟腑,幫身體做定期掃毒與保養,提升運行效能、延長使用年限。 提高自身氣血能量能幫助身體自癒之外,更重要...
貓空是台北具代表性的觀光景點。本書選擇以在地「貓空人」的在地視角,呈現這座山頭更深入而多元的樣貌,帶領讀者認識一頁你未曾知曉的台北故事。 全書以雜誌為概念進行企劃編輯,以時間作為尺度進行獨特敘事,...
《42.195公里的夢想追逐:關於奧運馬拉松的熱血故事》的作者--詹鈞智不只自己跑馬拉松,親身參與、擔任奧運志工,還深入瞭解奧運馬拉松的發展,蒐集馬拉松運動的大小故事,而他在這本新書就是想訴說百年來發生在...
1949年遺留的戰爭,原來從未結束?探詢美中角力、區域衝突的第一線,思索台灣最熟悉的陌生人,經歷巨幅震盪的邊界。「如果台灣不要我們,我們又不想當中國人怎麼辦?」。探索海與海之間複雜、糾纏的歷史,並直面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