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即時新聞

健康

北市增BNT疫苗預約 加五個施打站點

簡嘉佑 2021/10/19 19:41

雙北BNT疫苗預大爆量,指揮中心緊急提供北市居民4萬5千劑BNT疫苗預約,並新增五個施打疫苗站點供民眾選擇,但預約只到20日中午,指揮中心籲民眾盡速預約。指揮中心於19日公布新增一名本土病例,已匡列接觸者...

病人健康有成就感 醫護得獎感謝上帝

鄧玉瑩 2021/10/19 17:21

默默努力的醫事人員楷模,對於自己的辛勞多隻字不提,獲「資深典範獎」的台南醫院服務的營養師兼科主任蔡佩芬說:「看到病人健康,就是最大成就」、獲「優良獎」的基隆醫院社會工作室主任蔡聖華當場說:「感謝我所信仰的...

衛福優良人員表揚 次長肯定醫護使命感

鄧玉瑩 2021/10/19 16:50

衛生福利部於19日上午舉辦「第七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事人員頒獎典禮」,63位醫療人員楷模喜孜孜的領獎,現場道喜聲不斷。衛生福利部次長薛瑞元除肯定得獎人克盡社會責任的敬業熱忱,同時期勉同仁持續營造更優質的醫療...

從太空到數位轉型 創新博覽會開幕

呂翔禾 2021/10/14 17:55

大到自駕小巴、新顯影技術,小到高爾夫球新材質都有,「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4日至16日於台北世貿一館登場,現場亮眼的是工研院展出實驗的自駕小巴。總統蔡英文以影片致詞感謝參展的10個部會與300多家廠商,經...

英國刪除捐血歧視 稀有血液獲補充

簡嘉佑 2021/10/11 13:26

英國將廢止一項歧視性的捐血條款,不再詢問捐血者是否與來自愛滋病流行地區人士有過性關係。此舉將使得許多擁有稀有血型的非裔人士能成為血液捐贈者,緩解英國缺乏罕見血型的狀況。 ##歧視性條款刪除 《[C...

首款瘧疾疫苗核准 有望減緩疫情

簡嘉佑 2021/10/07 14:50

世界衛生組織6日批准首款瘧疾疫苗,可降低 30% 的瘧疾發病率,有望預防每年540萬件病例。但疫苗完整接種共需四劑疫苗,約1年半的療程,引發外界質疑實行問題。專家表示,新疫苗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有助於減少...

助聽器智慧化 結合遠端麥克風與藍芽

簡嘉佑 2021/10/06 16:19

助聽器更聰明了!遠距麥克風與藍芽系統可讓聽損者遠距接聽手機、接收電視或電腦的音訊。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耳科主任黃啟原說,初次配戴要先設定保守的音量,避免患者初期就接觸到過大的音量而感到不適。 #...

重度憂鬱有解方? 刺激腦部可舒緩

林志怡 2021/10/05 16:20

憂鬱症等文明病有解方了?一項發表於自然醫學的研究指出,深部腦刺激技術(DBS)很可能是一項治療重度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試用過該技術的 36 歲女性重度憂鬱症患者莎拉大讚這項技術,並表示,「經過這次...

醫院轉診有斷層 台大、聯醫跨院診療

簡嘉佑 2021/10/04 17:54

社區醫院診斷她要轉院,她轉診至台大醫院後,卻因沒有病床再轉介到聯合醫院,醫療資源就在轉來轉去中浪費了!未來台大醫院將打造醫學中心與聯合醫院的合作模式,運用及時超音波與整合門診,讓兩院能即時討論病情,填補轉...

發現腦中有焦慮細胞 活化它可緩解

簡嘉佑 2021/09/27 19:44

過去一年有280萬人因焦慮等精神疾病就醫,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連正章於27日發表腦科學研究成果指出,在人類腦中發現了活性隨著壓力改變的苔狀細胞;透過活化此一細胞,能有效緩解動物焦慮行為,未來...

罕病恐影響心血管病 醫生鼓勵篩檢

呂翔禾 2021/09/23 16:31

「心血管疾病不只會因三高、糖尿病誘發,如法布瑞氏症等罕病也會!」23日為世界心臟日,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建議民眾,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心血管疾病,要速進行罕病篩檢;副執行長趙庭興則說,若未及早發現,恐降低...

空污指標上限大降 WHO:一年救百萬人

林志怡 2021/09/23 13:20

世界衛生組織睽違 15 年首度更新空氣品質指南,將全球空氣有害物質濃度建議從 10 微克調降為 5 微克,各國若能調低相關空氣品質規範,每年將能避免多達數百萬件、因空氣品質與懸浮微粒造成的死亡與疾病案例。...

BNT疫苗開打 學生和家長憂喜摻半

鄧玉瑩 2021/09/22 16:13

由鴻海、台積電與慈濟購買捐贈的BNT疫苗,22日一早起到10月1日止,由衛生福利部和教育部規劃安排在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苗栗縣5縣市,讓年滿12歲到未滿18歲青少年展開施打,一早各高中、國中學...

172萬疫苗將抵台 長者可接種莫德納

呂翔禾 2021/09/16 16:28

板橋幼兒園群聚累計33例!指揮官陳時中16日宣布,新增2例本土病例都在新北、境外10例,其中1位與板橋幼兒園有關。另外,指揮中心也宣布17日將有108萬劑莫德納加上64萬劑AZ到貨,並開放75歲以上、滿1...

因疫情造成腸胃不適 吃對蔬果可改善

竇興韻 2021/09/15 17:34

民眾飲食與生活作息因疫情影響亂了套,甚至引發腸胃道病症!台大胃腸肝膽科醫師曾屏輝在記者會中表示,腸胃與情緒交互影響,容易陷入病症惡性循環,必須從事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以改善腸道健康。而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

新型乳房腫瘤治法 國衛院開發戒指系統

游清淵 2021/09/13 13:49

乳癌是國內女性十大癌症第一名,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外科切除手術,輔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近年來,非侵入高能聚焦超音波消融術 (HIFU ablation),又稱「海扶刀」,提供了無法承受麻醉開刀手術風險...

突破性感染高危族群 鎖定高齡、慢性病

林志怡 2021/09/09 13:41

美國統計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後,發現老年人與患有多重慢性病的民眾是出現突破性感染的高危險族群,因染疫而住院、出現重症或死亡的比例也是最多的,且在各州的統計中都有類似趨勢。此外,專家提醒,民眾在解讀數據時,應注...

乾癬性關節炎 自體免疫出問題

林志怡 2021/09/08 12:35

皮膚乾癬不只是黴菌感染,很可能是自體免疫出問題!乾癬性關節炎病友 Steven 表示,他曾因皮膚角質脫落、搔癢、關節疼痛,導致社交受到嚴重影響,有數年甚至不敢出門,直到採用生物製劑才改善。中華民國風濕病醫...

疫情憂自殺率 阿中:我已穩住

林志怡 2021/09/05 13:24

新冠肺炎疫情下,多國出現自殺率上升的悲劇,但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指出,台灣自殺率在去年竟有小幅下降。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出席記者會時提到,疫情下需要「更溫暖的社會」才能降低自殺風險,而台灣在隔離等擴大人...

新冠憂長期後遺症 物理治療助緩解

林志怡 2021/09/02 13:27

新冠肺炎痊癒後的後遺症可能導致患者更容易疲憊,尋求物理治療協助將能改善症狀。台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教學組長林家德說,出現長期症狀的患者中,有 75% 在痊癒後六個月仍出現「勞動後症狀惡化(PESE)」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