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我見我思

歡迎各界針對言論、思潮、新聞評論、生活相關事件來稿寄至[email protected],未作公開發表的原創文章經刊登將致稿酬。(來稿須同意同時刊登本報實體報、網路與臉書粉絲團)

《醫者心》過勞與打盹

施壽全 / 醫師 2024/05/20 12:46

每個人的日子,雖然都有工作與休息時間,但顯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該工作時就工作,該休息時就休息。工作時間延長,耽誤到休息,工作情緒留到休息時,以至於影響睡眠,然後再因睡眠品質不好,導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如此的...

(土地的故事)城市要立志做世界的中心

韓乾 2024/05/20 12:45

看到近來的報導,說臺中市的人口數將要達到兩百八十五萬,成為臺灣的第二大都市,市府上下都雀躍不已。據說已經準備了一份大禮,來迎接第285萬位幸運兒。 ##土地的承載力是要素 我在本專欄談過土地對人口...

《醫者心》加倍、倍加與修養

施壽全 / 醫師 2024/05/19 17:53

基督徒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要領」其中之一是「引人歸主」。但在基督徒僅佔人口不到5%,且大多數人是民間信仰的台灣社會,並不容易推動。所以,一些具使命感的教會領導者,就換個說法,稱之為「倍加運動」,也就是說信...

路邊停車是人性的照妖鏡

蕭家興 / 都市計畫技師 2024/05/19 16:42

報載,新北市北大社區居住約6萬人,統計1年被開立違規停車罰單破萬張,平均1天達28.7張。主要是因為台北大學周邊商店林立、路幅狹小、退縮綠軸(非公有地)被視為人行道,以致成為檢舉汽、機車違停熱區。居民買份...

《王院長與你談天說地165》毒梟,罪無可逭!

王建煊 2024/05/19 14:48

吸毒不但傷害自己身心,更會殃及全家,所以世界各國都害怕毒品泛濫。然而一百多年前,英國以船竪砲利為後盾,將鴉片傾銷到中國……拳頭大,說的話就代表公平正義了嗎? 有位吸毒者戒毒後成為牧師。他說從前他吸毒...

〈社論〉立委兼法官、國會成擂台 要歡呼不要正義?

醒報編輯部 2024/05/19 14:47

立法院又爆發了激烈的打架事件,這次的激烈程度更甚過往,甚至有立委被扛起來,頭朝下往地下丟,幸好後來緊急送醫後沒有大礙,如果鬧出了人命,還是在國會殿堂,真的是讓台灣的民主從此蒙羞。 ##立委自認大法官...

《梁良談影》從親子命案看西班牙劇《阿頌塔之死》

梁良 2024/05/19 13:55

近日臺灣出現了一宗轟動社會殺子案,一名40歲的母親疑似生活壓力太大,在汽車旅館內喝酒又吸毒後用枕頭悶死了一對5歲及9歲兒女,令人感到哀痛。 ##倫理大悲劇 這種倫理大悲劇,在臺灣三不五時就會出現一...

《經研隨筆》正視美中貿易爭端的升溫效應

戴肇洋 2024/05/19 13:55

在國內社會將核心聚焦於「520」新政府接班的前夕,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在既有對陸《301關稅》基礎上,針對包括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與太陽能電池在內共計七項產品,從今年開始至2026年分別提高或加徵關稅,以抑制...

民進黨何時學會擁抱故宮?–寄語賴清德總統

簡秀枝 2024/05/19 09:36

「如果賴清德準總統,願意公開站起來,挺故宮,愛故宮,兩岸交流,就有希望了!」藝文前輩,一針見血地說。 因為許多人眼中,賴清德曾經享有「台獨之子」稱號,如果連「台獨之子」的賴清德總統,都懂得疼惜故宮、...

〈社論〉地球海洋發燒 臺灣不可不防

醒報編輯部 2024/05/16 10:58

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服務中心的數據,從去年五月4日以來,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溫度開始大幅高於長期的正常水平,不僅每天都打破了一年中同期的單日記錄,今年二月和三月,海面日均溫還達到了 21.09℃的新高值,升溫的...

檢舉交通違規 徒助長檢舉魔人!

蕭家興 / 都市計畫技師 2024/05/16 10:57

立法院5月14日三讀通過修正交通部所提道路交通處罰條例部分條文,將交通部原提10項輕微交通違規不開放檢舉的交通違規項目(應另有開放民眾檢舉非輕微項目),修正為民眾可檢舉五類項目。 撇除交通違規項目仍...

《醫者心》詞不達意的話何其多

施壽全 / 醫師 2024/05/15 18:12

社會運作上有許多眾人耳熟能詳,也大致了解其意的名詞,但從字面仔細剖析,卻會發現它們其實是邏輯不通的。 ##衰竭應是衰弱 人體許多器官,當質量毀損了相當程度,就會出現機能不足的現象,醫學上稱為Fai...

《社論》貧富差距嚴重 不見政府積極應對

醒報編輯部 2024/05/15 15:39

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家庭財富分配統計顯示,台灣貧富差距從30年前的16.8倍升至66.9倍,台灣約7成家庭財富未達平均數水準。 66.9倍這樣的數字之所以誇張,因為台灣人均GDP近來不斷衝刺,還不斷說...

(教育停看聽) 給教育部長的忠言

張瑞雄 2024/05/15 15:37

教育部長潘文忠將於520卸任,結束長達2600天的任期。全教總指出,潘文忠任內有「一錯、三拖、六沒有」,教學現場能感受到老師的熱忱則大受打擊,因為他們「少了一個能力挺老師的教育部長」。 ##教師專業...

《財經烏瞰》大陸房市的春天還很遠

李沃牆 2024/05/15 14:00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中國大陸(下稱大陸)房市的春天為何遲遲未到? 大陸房地產債務違約風暴不斷,繼恆大、碧桂園等大型民營房企爆雷,以及中植集團債...

《社論》當務之急 賴清德的首100天

醒報編輯部 2024/05/14 10:39

當賴清德在5月20日就任總統後,他將掌握台灣未來幾年的命運和走向,任何新政府的首100天都是定下施政基調、推進重大政策議程,以及贏得公眾、甚至全世界信任的關鍵。 ##對外,促進區域繁榮 國際上,賴...

《有鳳來影》《不丹沒有槍》幽默諷刺美式民主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24/05/14 10:38

不丹是介於中印之間的喜瑪拉雅山國,號稱「最幸福的國度」,雖然在民主發展、現代化、經濟發展上,都被視為落後國家。但幸福是一種價值觀的衡量,在電影《不丹沒有槍》中,導演以幽默又帶點諷刺的態度,探討不丹人引以為...

《社論》新舊總統交接時 盤點政見與庶民觀感

醒報編輯部 2024/05/13 17:13

520只剩下一個禮拜,賴清德馬上要上任,這次總統大選,賴清德拿到四成選票,如果對比即將卸任的蔡英文總統,滿意度也差不多四成。其實民進黨可以以此為參考,表示目前的民進黨總統政策的接受度,也就差不多四成。 ...

《梁良談影》經典電影《教父》是怎樣煉成的?

梁良 2024/05/13 16:27

面世已超過半個世紀的電影《教父》(1972),其影壇地位始終維持不墜,至今仍被公認為史上最佳電影之一。可是此片在當年籌備開拍時曾經遭遇諸多困難阻礙,沒有人能夠預計到它能順利完成,並在日後締造出巨大成就。 ...

《社論》陳前總統特赦 時機、合法性皆不宜

醒報編輯部 2024/05/12 13:30

民進黨在這次總統跟立委大選,為什麼得票遠不如過去?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民進黨執政期間往往挾著執政跟人數優勢,執意通過法案或者態度強硬,讓不同意見者無可奈何,也因此賴清德準總統當選後,不只一次強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