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明年就要徵收碳邊境稅,組織改造需儘速上路,推動減碳政策!」針對環保署將升格環境部,氣象專家賈新興受訪時表示肯定,但希望相關改組儘速上路,以因應國際減碳趨勢。前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則說,環保...
人類每天攝入300個微塑膠!中研院博士後研究者孔燕翔12日調查淡水河與台中烏溪後,都有發現微塑膠的汙染,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區域,微塑膠汙染更嚴重。他指出,微塑膠汙染與人為活動高度相關,雨水下水道很可能是微塑...
基隆民間發起護海反四接公投,卻遭到中選會駁斥,稱其違反地方公投自治條例。桃園市議員詹江村6日於記者會表示,地方環境還是要尊重地方意願,不該做為全國性的公投,讓全國民眾決定地方的生態保育。律師簡榮宗也指出,...
氣候變遷影響全世界,國際法庭要各國別再逃避!國際法院30日做出裁示,未來各國都要制定對抗氣候變遷的法律,此案獲得130個國家支持,因為其並未指責美、中等高碳排國家,而是要求各國都要努力。雖然國際法的效力並...
歐盟的減碳標準再度領先全球!歐盟28日通過新法規,2035年起,所有新販售的汽車需要零碳排,但因為德國的爭取,特別豁免具有碳捕捉技術的燃油車。由於車類目前佔歐盟碳排量14.5%,運輸業整體更佔25%,且歐...
汰除燃煤、運具電動化,並發展再生能源,桃園要拚2030年減碳50%!桃園市長張善政29日淨零減碳大會表示,桃園其實是台灣第一大的工業城,工業也佔桃園碳排放的七成,未來會以環保材質、天然氣等方式,加速汰除燃...
缺水問題持續延燒,恐波及台灣科學園區最前線!氣象局指出,近期降雨都集中於北部,南部旱情依舊。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27日質詢表示,加上科學園區用水逐年增加,恐排擠民生用水。水利署副署長黃宏莆回應說,科學園區將...
「南部缺水問題不能只挖水井應急,也要降低農業用水、增加養殖與工業用水回收!」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22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擴大徵收耗水費的門檻,並邀請環團對南部缺水提解方。有人建議加強農業節水、增加透水鋪面...
中南部水情告急,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19日於臉書表示,政府已經有2021年應對缺水的經驗,所以今年缺水議題可以處理,他呼籲民眾一同節約用水。但中研院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說,政府已經有開發地下水、海水淡化等因應...
「只有目標,沒有務實手段,綠電政策只能不斷跳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6日表示,去年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僅8.4%,進度落後,且天然氣儲量僅能供台灣發電13天,成為重大國安問題。政大經濟學系兼任教授林祖嘉指出...
核二廠2號機15日除役,政府承諾可「供電無虞」,學者卻強調「注定要缺電」!經濟部長王美花14日表示,夏季將新增火力發電機組、調度再生能源發電,補足核二機除役的缺口,「不會缺電」。但清大學者葉宗洸說,新的火...
南部旱情延燒,中部高科技產業皮皮剉!針對南部缺水,經濟部長王美花13日表示,會調度南部縣市的水源、強化淨水廠量能,預計4月底前每天可增加13.6萬噸的水。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則指出,水費過低難督促廠商節水,應...
「是聖嬰現象讓南部降雨減少,加上政府水資源政策缺乏長期規劃,只能以生態工法增加儲水!」針對南部缺水危機,前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表示,跨越3個冬季的反聖嬰讓南部缺水,且氣候暖化導致水文極端化,南部...
氫能成為氣候變遷新救星,竟是廠商的哄抬炒作!為了對抗氣候變遷,美國政府祭出大量預算給綠色能源,其中氫能產業就獲得約260億美金的補助。然而,專家指出,氫能的功效在廠商炒作下,已被無限放大,但如光電、風能等...
「過去有前瞻水資源預算、增水計畫,為何南部今年還缺水?蔡政府應提出緊急因應方案!」國民黨立委謝衣鳳23日指出,烏山頭水庫目前蓄水量44%、曾文水庫23%,政府應設法協助供應。國民黨立委曾銘宗也說,蔡政府為...
「地震防災牽涉斷層公布、學校與公司行號避難,若要強化防災就必須要產業化!」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秘書長黃少薇受訪時指出,防災需要以產業化的方式,讓全民面對地震等天災的傷害更少,她舉例,地震預報系統、防震補助、整...
「台灣有至少4個大學有研究地震的單位,學術能量豐沛,但如何將這些知識普及才是關鍵!」前中研院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表示,台灣的地震研究很強,但在地質敏感區、斷層的公布仍有待加強。台大地質系副教授曾泰琳受訪時也...
能源政策失靈,只能靠調漲電價救台電?國民黨總召曾銘宗13日於記者會指出,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無法達成,還造成台電、中油虧損連連,恐怕只能靠漲電價,才能挽救瀕臨破產的台電。藍委吳怡玎也指出,核能的碳排放幾...
英國本土蘋果面臨滅絕危機!專家指出,英國傳統蘋果需要在冬天累積足夠的能量,但低溫的時間受到暖化因素而減少,未來英國的本土蘋果恐被日本或紐西蘭的蘋果取代。面對氣候危機,英國政府已祭出基因技術法案,盼能增進精...
多個環團31日在經濟部門口邀經濟部長王美花喝咖啡,高呼要用電大戶自行產綠電、調整工業電價等!環團希望新閣揆陳建仁與王美花能共嚐民眾遭受環境汙染的「苦澀」,並呼籲停止補貼化石燃料,要求用電大戶自行發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