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面對美國科技圍堵,中國是用商業主導、中國速度、研發替代技術與創建多邊平台等面向突圍,未來全球科技恐出現『2個系統』!」中經院分析師鍾富國23日於研討會分析,中國在量子研究的發表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以DeepSeek為例,迴避硬體劣勢、強化軟硬整合,未來發展不可小覷。
科技突破快於預測
中經院23日舉行「地緣政治下的科技布局與治理研討會」,中經院分析師鍾富國分析全球局勢表示,美國透過實體清單、出口與對外投資管制,對中國進行科技封鎖,以中芯來說,要以現有的半導體設備逼近技術已經進入極限,且目前中國先進製程仍落後西方15到20年,但中國近來透過「彎道」與「換道」方式突破科技封鎖。
「彎道」是指先進國家掌握技術者,如行動通訊、商用飛機等,「換道」是指技術路線未定型的新市場,如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與平台經濟等加強追趕;鍾富國說,中芯採取的策略是「先求生存,再圖盈利」,如今在成熟製程已穩定領先;另外,在量子通訊衛星、疫苗、5G與刻蝕設備,中國的技術突破時間都比外界預期的短。
成熟製程將超台灣
「中國用軟體創新來緩解硬體限制!」鍾富國指出,中國強調「系統整合」,非「單點技術突破」,以替代技術提供「高效能、低成本、高價值」的AI解決方案,並以此搶佔南方國家市場,同時透過金磚國家、上合組織加強跨國科技合作,並將成熟製程的產能優勢化為戰略槓桿,2027年前中國恐取代台灣,成為全球最大成熟製程半導體製造國。
鍾富國強調,最後則是用量變引起質變,如中國的量子研究發表已經超過美國,且中國政府也積極培養許多工程師。因此,美國是「0到1」的源頭創新,但中國擅長「1到N」的市場化,未來世界恐有美、中「兩大系統」運作。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分析,中國成熟製程成長,對力積電、世界先進等廠商會有大影響,政府不可輕忽。
台灣加強軟硬整合
此外,詹文男也提醒,中國透過窮人創新的方式追趕美國,還有強調「系統整合」,對於過去總是發展硬體的台灣是不小的啟示,畢竟台灣的軟體與系統整合不足;另外,許多客戶也開始希望不要在台灣下單,希望發展海外訂單,台灣成熟製程與地緣政治的槓桿也要適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