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幫助光復? 張文亮:可組成聯盟

呂翔禾 2025/10/16 12:41 點閱 231 次
針對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學者張文亮近日建議企業可協助在地生意、商業小額貸款與協助重蓋建築。(中央社示意圖)
針對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學者張文亮近日建議企業可協助在地生意、商業小額貸款與協助重蓋建築。(中央社示意圖)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物資到,不如人自己到,企業應組成聯盟,協助光復商店營運、提供小額貸款!」前台大生工系教授張文亮近日發文指出,小企業的救災其實比大企業有效,可透過組成小企業聯盟,可免費協助光復災區重建、提供居民「救災基金」與經營協助,還有給員工放假協助災區、兒童教育協助等。

政府部門容易打結

張文亮表示,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給下游的光復鄉帶來巨大的損害,許多人期待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趕快幫助。但受害的面積愈大,其實政府的幫助就愈看不出效果,因為政府的人力、資源與經費有限,且不同的政黨,常以災難成為攻擊對方的機會。

「國際潰了水庫或堰塞湖,政府的救助令百姓滿意的,歷史上還沒有紀錄!」張文亮指出,大型災害應該依靠政府,實際上面對災害,每一個政府組織都無力,面對緊急狀況,幫助乏力、調配不足、不同單位步伐不一,還互相踩來踩去,全球皆然。

小企業聯盟救援快

張文亮說,其實,政府之外其實還有企業力量。弔詭的是,小企業的救災,比大企業有效,例如美國多次發生大型災難,出來幫助百姓的是「小企業聯盟」,不是華爾街。聯盟可協助幫助在地商店的持續營運、商業的小額貸款、免費的協助建築重蓋,傢俱供給,提供乾淨的水、食物、衣物、藥品與傢俱。

另外,還能提供居民「救災基金」、「農業重建基金」。基金性的協助,比政府一次性的救濟到位;提供生意協助,讓在地居民有工作機會;給員工放假,進入災區協助;兒童的教育協助,嬰孩的照顧,老人的生活協助需要長期幫忙;還可以幫助災區減少傳染病的工作,包括水溝的排水、化糞池的排污與污水排除等。

「企業要與學校、鎮公所合作,教導居民『危難處理』!」張文亮提醒,企業行動的靈活性,要比政府要好;企業作事的效率性,會比政府快;企業人才的面對挑戰性,會比國家公務員強。其實,災難的幫助有一句口訣:「話到,不如物資到;物資到,不如人自己到。」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