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會突然在上週四(14日)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簡稱韌性條例)的修正草案,作法突兀異於尋常,簡直是匪夷所思。先回顧韌性條例制定的時序,從來龍去脈還原真相。
超徵用於還債
財政部在2月初確認去年稅收超徵5283億元,創下三項新高紀錄,國民黨、民眾黨的立院黨團,在2、3月間就召開公聽會,並掛號說要以普發現金方式還稅於民(金額為1萬、6千),列為本會期優先法案。但行政院也一如往常,都說超徵稅收將優先用於還債。
4月3日川普宣布對台課徵對等關稅32%,行政院規劃產業支持方案以因應衝擊,到4月中旬卓榮泰院長還說將以880億元為基礎編列。卻在一週後突然在行政院院會通過名字長達23字、金額高達4100億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藉產業支持的名義,突襲夾帶了3070億的非緊急重要的龐大支出,包括國土安全韌性1500億、撥補台電1千億等。
大罷免後放棄覆議
7月11日立院三讀通過韌性條例,總額5450億元,撥補台電1000億未獲採納,納入普發現金每人1萬元,明定今年10月底前完成發放。
行政院隨即譴責在野黨違憲,普發現金增加舉債、有必要訂定排富並提出覆議。7.26大罷免大失敗後,行政院7.31才放棄覆議。至於普發現金是否排富,行政院仍然閃爍其辭、猶疑不定,表示將以「從優、從快、從簡」3原則發放,將視時機提出釋憲。也會在台美「最終談判結果」出爐之後,「全面性調整特別條例內容和範圍」,再提出特別條例「修正案」。
8月1日川普宣布對台關稅降為20%,總統也同時公佈韌性條例。行政院原訂於8.7通過「特別預算」,卻以「20%對等關稅於8.7開始實施」的理由臨時抽案。
修正案打臉自己
再次出人意外的,就是台美「最終談判結果」尚未出爐,行政院卻於8.14突然通過韌性條例的「修正案」,不但打臉自己7.31的說法,又再次夾帶增加了200億元的強化電力系統及產業支持方案的250億,使得韌性條例金額拉高到5900億元,必須舉債1千億支應,並延後發放現金的執行期限。
由上述的時序事實來看,韌性條例突顯賴政府的「任性」。公共債務法12條規定稅收的5~6%用於還債,但民進黨政府過去7年還債的比例僅有5.4%,勉強符合低標,顯然稅收超徵並未優先用於還債,還因為拼命編列特別預算2.57兆元,使得債務不減反增。也難怪在野黨要訂定特別條例還稅於民,以免被政府用特別預算之名花掉了。
債務不減反增
而從提案的先後順序來看,在野黨早就在2月掛號要普發現金,當時的累計歲計剩餘仍高達4千多億,支應每人1萬元綽綽有餘,並不需要舉債。反而是賴政府自始就不願還稅於民,繼之以因應關稅支持產業之名,夾帶偷渡鉅額的國防、撥補台電等3070億的龐大支出,才是造成舉債增加的主要原因。
至於普發現金,卓院長表面上說「從優、從快、從簡」,但作法上卻完全背道而馳,排富等同處罰稅繳得多的納稅人,補助地下經濟逃漏稅的潛在富人,不但不公平,更是把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增加行政成本。賴政府坐等「大罷免大成功」,就浪費了3個月,不但沒有讓國人早點領到,無法及時促進消費、刺激內需。
憲法和預算法所規範的「立法院不得為增加支出的提議」,是指預算案,而普發現金1萬為韌性條例(法律案)的條款,立法院本就有權提案並完全合憲,因此賴政府到現在還想在違憲上面糾纏,根本就是不務正業。
如今行政院不但不根據韌性「特別條例」,及時編列「特別預算」,反而以修正韌性條例為優先,再次夾帶偷渡撥補台電的支出,更拖累發放現金的時程,態度扭扭捏捏,實在是有欠擔當,也就難怪民眾在罷免案中對賴政府投下了「不信任」票,而賴總統和卓院長的民調跌破三成,也可謂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