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民黨主席選舉的抉擇與未來

醒報編輯部 2025/09/15 16:21 點閱 108 次

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正式起跑,這不僅是一次權力更替,更是決定黨未來方向的關鍵時刻。在朱立倫退出後,黨內權力板塊迅速重整,原本「挺朱」與「反朱」的簡化分類逐漸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場更為根本的討論,這個老牌政黨究竟要守成穩健,還是要改頭換面、轉型為新時代的新政黨?

個人與黨的重生

這次可能出線的四位主角,鄭麗文、羅智強、張亞中與趙少康(跟郝龍斌比民調一定贏),各自代表了國民黨不同的面向。他們的背景、風格與魅力不盡相同,卻都試圖說服黨員與支持者,自己的勝出不僅是一場個人勝利,而是整個黨重生的開始。

鄭麗文的混合張力

鄭麗文的身影,有一種新與舊的混合張力。她來自社運與黨外經驗的背景,這讓她更能與年輕世代與改革訴求連結。她高聲疾呼公開透明,提出影子內閣等專業構想,顯示出對政策與黨的制度性改革的關注。
更重要的是,她並不完全脫離傳統藍營系統,軍系與資深藍軍對她亦有一定支持,這種「混合型」領袖風格正好吻合國民黨當下的矛盾與渴望:既要改革,又怕失根。鄭麗文像是這種矛盾的化身,也可能是國民黨突破困局的鑰匙。

羅智強的戰鬥力

羅智強則是標準的「空戰型」候選人,他在媒體與社群平台上擁有極高能見度,擅長議題設定與情緒動員。他的「戰鬥感」強烈,經常以直球對決的姿態質疑執政黨、操作政治對話。這樣的能力,在當今政治環境下是極為珍貴的武器。但問題在於,戰鬥歸戰鬥,黨務整合與地方經營則是另一套邏輯。
他是否能將話題操作的能耐轉化為組織力與黨內的實際信任,仍有待觀察。對某些選民而言,他是振奮人心的戰士;對另一些人而言,他可能是無法安定軍心的風暴中心。

張亞中提供文化歸屬

張亞中則是這場選舉中最具象徵意義的一位,他堅持黨德、黨魂與傳統價值的召喚,是國民黨靈魂派的代言人。他的形象是莊嚴的、厚重的、忠誠的。在這個充滿焦躁與懷疑的時代,他提供了一種道德支撐與文化歸屬感。但領導政黨不僅要靠價值訴求,更需具備強大的實務整合力與選戰操作力。
對於渴望政權再起、急欲與民進黨競爭的國民黨而言,張亞中的精神號召是否能轉化為具體戰力,仍是一個未解的問號。他可能是一面旗幟,但是否能成為掌舵者,並不確定。

趙少康是媒體巨人

趙少康則是最具明星氣質與話題性的參賽者。他是媒體巨人,政論場上的熟面孔,並且長年以「戰鬥藍」之名聚攏一批忠實支持者。他代表一種憤怒、對抗與不妥協的藍營精神。他有極強的議題設定能力,也擅於煽動支持者情緒。但正因為如此,他也容易讓人感到尖銳與對立。
他是否能跳脫評論員角色,進入整合者與管理者的定位,是其最需要證明的能力。而他過去在媒體與財務上的爭議,也成為對手攻擊的標靶,使得其穩定性與可信度屢遭質疑。

每個人的光環

這場黨主席選舉的關鍵詞,是「光環」。但這個詞不僅意味著吸睛與名望,更代表了能不能讓人相信你會帶來未來。鄭麗文的光環來自她的融合性,她同時握有改革者的旗幟與傳統者的支持;羅智強的光環來自他的衝撞與聲量;張亞中的光環是精神象徵的榮光;趙少康的光環則是聲勢磅礴的對抗姿態。
而國民黨,正處在一個「光環與實力要並行」的階段。這個政黨無法再靠單一派系或單一形象撐起全局,必須要有人能整合、創新並實戰。未來不是只有戰鬥,也不是只有傳統,而是一場世代對話、派系平衡與價值再造的交錯工程。
如果說這場選舉是一場鏡子,它映照出的是一個百年政黨的焦慮、期待與躊躇。每一位候選人都像是這個黨某一面情感的具象化,而最終的勝出者,不只是一個能言善道的政治明星,更應該是一個能讓不同光譜下的黨員與支持者產生共鳴的人。
國民黨想要重返執政,不只是要有能打仗的將軍,更要有能帶兵、能用人、能做決策的領導。當政黨的未來與主席的光芒交疊之際,真正的問題是:國民黨準備好了嗎?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