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應讓大型貨運物流公司員工徹底勞檢!」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產業工會18日指出,貨運倉儲業界員工被迫連上十幾天班的情況屢見不鮮,呼籲勞動部在年前,對貨運物流公司員工啟動專案勞檢。對此,勞動部表示,今年春...
針對桃園某醫院爆發醫護染疫事件,桃園文中里里長陳武卿17日受訪表示,里民很關注醫護染疫事件,心情多少感覺憂心,他也建議大家現在盡量別去醫院;中平里里長顏秀錦說,疫調公布的場所,如星巴克、IKEA桃園店等店...
「萬物皆有毒,劑量和暴露量決定毒性。」台大毒理學教授姜至剛17日指出,依國內的美豬萊劑殘留容許量標準,以60公斤成人換算,每人每天吃6公斤豬肉、1.5公斤豬肝或腰子才可能超標,且超標離中毒仍有一段距離;但...
「院內感染新增1例案856,為與案838會診時接觸所傳播。」疫情中心17日公布新增4例,除案853~855為境外移入3印尼漁工外,案856與案838為同院醫師,連同護理師案839、852,院內群聚感染增加...
王昭君出塞和番是女性的悲劇或是女性的偉大?依據歌仔戲大師廖瓊枝的說法,應是「女性的偉大」。14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排演薪傳歌仔戲「昭君.丹青怨」記者會上,廖瓊枝說,「王昭君放下一切,出塞和番化解戰爭,換取百...
為擴大挹注社會安全、災害防救人力,內政部自今年1月12日起,開放83年次以後役男,可申請服警察役及消防役,並可選擇至消防署、空勤總隊、調查局、海巡署、警政署、移民署、矯正署等需用機關服役,員額共4,600...
「如果疫情事態緊急,就算資訊還不完整,我們也會先公布。」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4日接受媒體人周玉蔻節目專訪指出,發生院內感染的醫院處理的病毒量很大,難免會有意外,社會應多鼓勵、少批評;指揮中心不公布是哪家...
「台灣認同在未滿40歲的青年世代高達9成以上,已趨穩定!」親綠的台灣智庫13日公布民調,64.0%的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31.8%認為自己兩者都是,僅2.1%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較上一次調查增加4.2%;...
「學前英語教育政策,不需修法,只需落實!」托盟13日指出,教育部擬刪除「不得採全日、半日或分科之外語教學」規定,但實際上教育部並沒有落實法規卻要刪除,讓外語分科教學就地合法,不僅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也加重...
「科技部未來推動的科學園區將不再以代工為主!」針對未來將在屏東設立科學園區,科技部長吳政忠13日解釋,台灣過去倚靠科學園區進行代工,在晶片目前領先世界,但台灣不能只會做代工,因此從晶片衍生的產品研發、在地...
「課審大會將原住民語改列選修,違反《國家語言發展法》!」原住民教師聯盟13日痛批,教育部在9日的課審大會將國中教育階段本土語文課程,9年級列為選修,高二、三列彈性選修,呼籲教育部應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規...
「想像」1千年後的人類食物樣貌?「想像」人與不同物種間的情愛?台中國家歌劇院今年春季推出的「2021台灣國際藝術節」(2021NTT-TIFA),充滿真實之內與真實之外的想像。10檔節目攜手台灣與國外藝術...
「案838定義為院內感染,也是境內醫師確診首例!」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日表示,國人關注的院內感染為案838的30多歲醫師,與其20多歲女友案839護理師,目前已匡列接觸者464人,採檢結果都為陰性;案...
「連署1分鐘,可免吃萊豬一輩子!」國民黨「公投連署,縱騎台灣」12日啟程,革命實踐研究院長羅智強、國際部副主任何志勇環島上路號召連署;黨主席江啟臣親自送打氣筒、幫披保暖戰袍,並陪騎啟程路段;他也呼籲台灣人...
「時代力量歡迎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台!」時代力量12日發布「致美國駐聯大使的公開歡迎信」,黨主席、立委陳椒華表示樂見克拉夫特大使訪台,也期盼蔡總統能於任內受邀訪問華府;時力並提出參與世衛(WHO)與聯合國大...
「減排溫室氣體、搶救珊瑚刻不容緩!」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召集人陳昭倫12日指出,2020年發生台灣珊瑚大白化事件,使全台損失至少三分之一的珊瑚,是對氣候變遷的一大警訊,呼籲政府即刻全力減排溫室氣體,宣布台...
「勞動部勿當資方打手,拒絕越來越退步的勞檢制度!」勞團11日在勞動部前抗議指出,勞動部去年發函限縮產職業工會的勞檢陪同權,限制陪檢者必須是受檢事業的勞工,痛批勞動部成為資方打手,要求立即撤銷函釋。對此,勞...
基層社工負擔沉重,社安網2.0有接地氣嗎?跨黨派立委王婉諭、吳玉琴、蔣萬安等與民團11日召開「社安網2.0」公聽會,點出新制要求訪視頻率過高,造成基層社工負荷過重,應該多傾聽一線社工及處遇對象的心聲;民團...
「為解決司法造成冤案的系統性錯誤,應儘速完成刑訴鑑定修法!」民間監督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聯盟11日指出,司法院刑訴鑑定修法草案會銜行政院,已超過一年半,卻遲遲未有進展,而司法部則回覆仍在研議中,質疑是法務...
疫情衝擊消費市場,影響最廣且深!消基會11日公布2020年10大消費新聞,依序為:疫情襲來、萊豬開放進口、嬰幼兒米餅重金屬殘留、健保費調漲、自付差額醫材設上限爭議、中藥含硃砂等禁藥、錢櫃大火、遠航無預警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