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多年來一直是國人癌症死因的首位,台大醫院22日公布研究新成果,透過DNA去甲基化藥物,能促進「伽瑪-德爾塔(γδ)T細胞」的抗癌療效!台大醫院研究團隊證實,以甲基化藥物治療肺癌細胞後,可大幅提高γδ ...
孕期時適量服用維生素C,可以讓嬰兒的大腦發育更健全。研究顯示,子宮缺氧常常是導致許多嬰兒和孕婦疾病的元兇,如胎盤感染、妊娠糖尿病等,子宮缺氧也會導致嬰兒腦部發育不健全,但孕婦若適量服用維他命C,即使氧氣供...
疫情影響癌症研究,甚至可能落後原有進度整整兩年。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由於疫情衝擊醫學界,導致大部分的研究能量都投入疫苗和新冠肺炎的用藥,而原本穩定進行的癌症研究更是嚴重延宕,專家直言可能落後整整兩年,而兩年...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若缺乏立即治療,死亡率高達5成!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21日指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早期症狀與感冒、肺炎相似,一旦感染,可能24小時內從非特殊症狀進展至死亡,提醒民眾若出現劇烈頭痛、高燒不退...
前行政院院長毛治國帶著兩個試管嬰兒孫子一同出席記者會,看著得來不易的孫女和孫子笑瞇了眼。回憶起剛成為外祖父的感受,毛治國笑說,「人家都說含飴弄孫,實際上是我們被孫弄」。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人工生殖的補助...
長期遠端視訊引發身心焦慮的症狀,女性比男性更嚴重。根據科學研究,疫情間大量的視訊會議和遠端工作,會讓人產生疲勞感,生理反應如眼睛疲勞、四肢僵硬痠痛,心理上則因為長時間盯著螢幕上自己的影像,會讓人感到心裡焦...
健保大數據,助攻學術研究!健保署20日表示,國內學者從民國94年至110年3月底,利用健保資料庫發表於國際期刊的6550篇論文,即日起在官網開放查詢。 使用者只要在搜尋頁面輸入關鍵字、刊文或期刊名稱...
老祖先早就見識過新冠肺炎?英國與澳洲科學家公布最新初步報告,最早2.5萬年前東亞地區就曾出現新冠病毒並持續至5,000年前為止。雖然目前東亞地區受新冠肺炎疫情致死病例相對其他地區偏低,但科學家指出,這僅能...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惡化快,及早發現、儘速就醫是救命關鍵!」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19日指出,民眾若出現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骼疼痛四大症狀,恐是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應儘速求診進行血液及骨髓...
「透過低腹敏飲食,可緩解腸躁症症狀!」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19日指出,台灣約有數百萬人罹患腸躁症,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影響,建議患者多採用「低腹敏飲食」,可有效改善症狀。但營養師也提醒,低腹敏飲食需經營養...
4月21日新冠肺炎疫苗將開放預約自費施打,但有民眾擔心打完第一劑後,沒有第二劑可打。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4月施打的民眾最快會在6月施打第二劑,到時一定有疫苗可打。此外,15日新增一名新冠肺炎確診...
勤刷牙、固定看牙醫,對預防阿茲海默症會有幫助。研究調查發現,老年人若有牙齦出血等牙齦疾病等狀況,可能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前兆,因為導致牙齦疾病的細菌,和造成阿茲海默症的關鍵物質有關,因此專家呼籲中老年民眾應...
台灣團隊發現,腸道將影響肺部的慢性發炎,並能透過口服研究發現的「戈氏副擬桿菌(Pg MTS01)」,治療與預防因吸煙與PM2.5空汙造成的肺部慢性發炎,長庚大學教授賴信志說,Pg MTS01將朝藥用菌種發...
從斑馬魚身上發現的基因,可以幫助治療人類心臟疾病。研究指出,近期在斑馬魚身上發現一組基因,能夠幫助心臟病患修復受損的心肌。科學家表示,小型淡水物種在醫學上具有廣泛的用途,雖然是魚類,但在遺傳和細胞組成上,...
自費疫苗即將開放,但施打後能否縮短檢疫天數仍不確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一直都有研議疫苗施打後放寬檢疫措施,但目前還沒有具體方案。此外,11.9萬劑的COVAX疫苗最快會在14日進行配送...
家庭聚餐時以交談代替玩手機,可以降低肥胖機率。研究指出,當家庭成員同在一起吃飯,以互相交談來取代各自玩手機,可以放緩進食速度,也較容易感到飽足,降低肥胖等風險。另外專家也鼓勵,家庭聚餐的交流可以幫助兒童提...
AZ疫苗的血栓爭議將畫下句點?歐洲藥品管理局(EMA)7日表示,歐洲雖然出現86個施打AZ疫苗後出現血栓的案例,但這是2500萬人施打的結果,因此認定血栓是AZ疫苗「非常稀有」的副作用,其好處仍遠大於風險...
美國紐約外科醫師完成首例氣管移植手術,未來可望治療因新冠肺炎而呼吸道受損的患者。治療團隊表示,目前已經看到患者因新冠肺炎而接受插管治療,並造成呼吸道永久損傷,未來此類手術將有望協助患者減輕痛苦。 氣...
心血管疾病可以從根本解決!目前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手段仍難以降低死亡率,一項台北榮總、陽交大及加州大學的合作研究顯示,未來將可透過基因治療,甲基化轉移酶、抑制造成斑塊的mRNA甲基化過程,改善血管內5成斑...
久坐不動會增加死亡及失智等疾病的風險!近日一項研究指出,世界上有7.2%的人死因歸於運動量不夠,而因心臟或心血管疾病所引起的死亡,比例則上升至7.6%。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運動量不足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