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揪出兒癌,兒童5年存活率達8成!國健署31日指出,癌症是我國兒少第4大死因,但兒童癌症及早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8成,尤其是早期發現及治療者,專家呼籲父母多留意孩童是否有「燒、紅、大、腫、痛、神、視、輕、...
牙周病患者發生高血壓的機率恐是正常人的2倍!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嚴重牙齦疾病患者恐比健康的人有更高的風險罹患高血壓。研究人員發現,牙齦疾病患者收縮壓高(140 mm Hg以上)的可能性是與牙齦健康者的2...
隨意丟棄的一次性醫療廢棄物,嚴重危害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荷蘭研究報告指出,由於疫情期間,醫療用品消耗量大增,口罩、手套等塑膠產品沒有妥善處理被隨意棄置,已經嚴重影響野生動物的棲地,動物誤食塑膠、被廢棄口罩...
研究指出,吸菸恐增加新冠肺炎感染、重症與死亡的風險,但去年美國吸菸人數卻不減反增。研究人員推測,因疫情所產生的壓力與焦慮,可能是導致香菸、酒精及藥物使用比例增加的原因,尋求戒菸的人數也因而減少,戒菸專家對...
壓力過大不好,沒有壓力也不一定健康。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指出,在完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人類的認知功能恐會因此退化,且同理心較弱;隨著年齡增長,適度的壓力反而能激發人類的認知功能發展。 ##沒...
只要休息五分鐘,就能讓工作效率提升!美國研究發現,在工作日中加入多次5分鐘的短暫休息,比起全天候集中精力,更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也有助於釋放壓力,長期對身體健康有益,對於長期盯著螢幕的上班族而言,也可以讓視...
疫苗接種越來越普遍,是從新冠肺炎疫情解脫的信號嗎?美國目前已有超過4700萬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但流行病學專家提出警告,在變種病毒的威脅下,即使疫苗接種逐漸普遍,各州仍不宜倉促放寬疫情政策,且民眾仍需配戴...
「孤獨感」嚴重中年成人心理健康,甚至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最新研究表明,中年成人的「孤獨感」若無法有效紓解,可能會導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甚至提前罹患。專家建議,中年成人無論是否單身,都應該適度調整...
常吃培根、火腿等加工肉品,恐增加老年癡呆的風險。英國研究顯示,每天食用25克加工肉品(約等於兩片培根),會使老年癡呆症的罹患風險增加44%,而食用未經加工的肉品,則可以使痴呆症的風險降低19%。研究者表示...
千禧世代因為生活習慣不佳,加上心理焦慮,患病和死亡率比上一代更高。研究指出,Y世代(又名千禧世代,指1981年到1999年出生)和X年代(指1965到1980年出生)的人,健康狀況總體而言比戰後嬰兒潮世代...
疫情下的孤獨情緒持續蔓延,也增加了毒品濫用可能性,並導致戒毒者重新染上毒癮。為了避免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各國紛紛採行封城、隔離等措施時,也助長了社會的孤獨氛圍。對此,專家也提出警告,呼籲各國政府不應忽略疫情...
研究顯示,去年14個國家的每天睡眠時間增加近10分鐘。一項最新研究顯示,2020年日本、中國等14個國家每天的睡眠時間,平均比前一年增加9分50秒,報告認為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各地強制實施宵禁等防疫限制,...
「近視如果沒有從小控制,恐加劇導致失明!」蘆竹大學眼科院長林岫儀18日指出,許多家長有戴眼鏡會讓近視越來越深的迷思,卻不知孩童近視若沒有從小控制,容易變成高度近視,常伴隨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併...
助聽器棘手的降噪問題,有望透過AI改善。研究報告指出,助聽器在吵雜的環境下會影響效果,多年來改善依然無法完美解決,近期有開發公司加入AI技術,利用AI的深度學習功能,讓助聽器能夠藉由學習不同的噪音環境,提...
「腎臟病是國安問題!」國內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其發展至後期需要洗腎。而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簡稱三高)不僅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主因之一,也是其併發症。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腎臟學會11日共同呼...
你身上的黑痣有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民眾平時應多留意身上痣的變化,並可用醫師提供的ABCDE自我檢查指標,來初步判斷痣的型態是否有異狀。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與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代表吳教恩醫師1...
「透過專業醫療團隊量身打造的減重計畫,能幫助肥胖患者打破復胖惡性循環!」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10日宣布,「體重管理門診計畫」開跑,有減重需求的民眾可透過「體重管理門診」網站,向符合認證資格的專業醫療團隊尋...
歷經8日的7例境外移入後,9日疫情中心宣布,只有1例境外移入。國內也出現首例傷寒病例,而腹瀉疫情也有些許上升,疾管署提醒民眾留意。針對越南有台灣民眾被採檢確診,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過去檢驗都是陰性,已匡列相...
胰臟癌患者存活率有望提高!統計顯示,約有80%患者移臟癌確診時,腫瘤細胞已發生轉移,使治療難度增加。李文華院士帶領的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與中國醫藥大學新藥開發中心之跨機構研究團隊,破解胰臟癌細胞的訊息傳遞...
國外醫生有時會遇上父母帶孩子來就診,但卻檢查不出任何病情,皇家兒童健康學院(RCPCH)要醫師別輕忽類似的案例,問題出在父母。RCPCH認為,可能與蒙克豪森症狀有關,該症狀多存在有心理健康問題的父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