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臨床應用將成未來主流!美國明尼蘇達梅約醫學中心日前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AFDA)核准,將於2014年底啟動全球第一個大規模心臟病幹細胞療法人體實驗,希望能透過幹細胞的修補機制,達成治癒心臟病目...
老骨頭也一樣要運動!國外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即使年過90,定期的肌肉與耐力訓練也有益身心,一週運動2次並持續3個月,也能提升身體的柔軟度、力量與耐力。研究員說,持續運動的老人比較不會罹患疾病或因意外受傷。 ...
美國康乃爾大學團隊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年長女性若每天大多數的時間都選擇坐著,恐致壽命縮短。康乃爾大學人類生態學院營養科學助理教授芮貝卡席關妮表示,若年長女性喜歡或不得不久坐,則應該維持充...
美國哈佛大學團隊在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及攝護腺癌基金會聯合年會上發表的研究指出,人類睡眠過程中體內分泌的「褪黑激素」,會影響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因此保持充足睡眠,使褪黑激素穩定分泌,可有效降低男性罹癌機率。 ...
家長們總認為自己的小孩有時候根本就是在「假哭」,常因此被逗得又好氣又好笑;日本東京聖心女子大學團隊發表於《嬰兒行為及發育》期刊的研究指出,嬰兒有時也會像青少年或成人一般,發出「有目的」的哭喊聲,其目的多是...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AFDA)日前核准國際醫材大廠「美敦力」(Medtronic)生產的新式人工心臟瓣膜系統,該瓣膜除可透過心臟導管植入,盡量縮減手術傷口及手術後復原期外,也大幅降低中風等副作用的風險;...
全國671名諮商心理師票選去年影響國人心理健康的重大新聞,包括仲丘案、大埔案、食安風波都擠進前10。這次選出2013年涵蓋職場、感情、家庭、性別及社會正義等面向的10大事件,認為民眾普遍對生活環境失去安全...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指出,兒童會越來越胖,除了喜愛速食外,每天所攝取的食物,才是造成兒童身材開始走樣的真正原因。美國疾管中心也指出,要避免肥胖現象繼續產生,除了家庭成員與學校的支持外,媒體與社會甚至食品...
二代健保上路滿周年,衛生福利部宣布,民國103年一般保費費率將維持現行的4.91%,至於補充保費費率,將由二代健保總檢討小組研議後,於4月向立院提出報告。但,由於補充保費實務問題多,未來計算方式可能改納入...
等待器官捐贈患者「無腎可換」窘境可望獲得紓解。行政院會16日通過《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修正案,新版條文擬放寬腎臟捐贈配對標準,屆時非親屬也能完成捐贈;該案也修改肝臟移植通報規定及摘除眼角膜資格,以加強手術時...
不孕夫妻採用試管嬰兒也有年齡限制,若超過35歲,懷孕成功率會降低。新光醫院不孕症中心主任黃建榮表示,女性年齡越高,卵子老化情形越嚴重,試管嬰兒成功率下降,流產風險也將提高,因此懷孕還是越早越好。台灣生殖醫...
位於芬蘭的東芬蘭大學研究證實,從魚類或魚油中攝取的omega-3脂肪酸,可以幫助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其他研究則指出,要控制糖尿病風險,保持體重正常以及保有運動習慣與控制亞麻油酸濃度,都是避免糖尿病找上身...
少年維特的煩惱可真多!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的男生普遍在意自己的體型,但在自認自己體重過輕(underweight)的族群中 ,反而更容易出現憂鬱傾向甚至服用藥物。 研究者布拉斯席爾觀察...
憋尿容易引起尿道感染,一名65歲婦人習慣憋尿,導致膀胱細菌感染,出現頻尿現象又延誤治療,差點危及生命,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福民說,女性尿道短,比男性更容易引起膀胱發炎,呼籲婦女定期接受婦科內診。台北榮...
人類較其它動物長壽的原因揭曉!國際研究團隊發現,靈長類動物的每日燃燒熱量,是其它哺乳類動物的一半,而人類較為緩慢的新陳代謝,減緩了人類的老化過程。研究員說,為了到達等同體積哺乳類動物的熱量消耗,一個人每天...
來自日本、德國與義大利等學者的研究發現,綠茶的成分會干擾一種高血壓藥物在人體內的吸收。過去,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指出葡萄柚汁會造成降膽固醇與抗憂鬱藥物出現副作用。研究者呼籲民眾在服用特定藥物前,如果有喝綠...
兒童接觸過肺結核患者,到底有多少機率會發病?台大團隊以計分制量化曾接觸患者的兒童發病風險,可望作為預防發病的投藥判斷基準。該成果獲得國際頂尖醫學期刊肯定,我疾管署也宣布將納入未來肺結核防治措施的參考依據。...
國家實驗研究院突破大鼠基因改造技術瓶頸,為國內藥物研發帶來新契機。全球10大藥物中,包括降血脂、制胃酸、自體免疫疾病等藥物,都源自基改動物研究,但宥於技術,多以小鼠為實驗動物,無法利用更具研究價值的大鼠。...
中國大陸禽流感疫情依然持續!中國自2013年底以來,幾乎每天都有新的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我疾病管制署指出,H7N9病毒在冬季較易散播,目前疫情仍屬預期範圍,但中國針對驗出病毒的家禽養殖場及活禽市場的防...
孩童的肥胖問題受「社會階級」所影響!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中產階級孩童的肥胖問題在過去10年有改進,但貧困家庭孩童的肥胖問題卻日益嚴重。研究員說,家境不佳的小孩因為吃多了便宜的速食、加工食物,運動頻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