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日前擬設置「中藥師」,衛福部中醫藥研究所副所長邱文慧22日受訪時表示,樂見中西藥細分專業,可加強藥品把關。但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主任莊聲宏認為,調劑中藥也應接受藥學系專業訓練,應鼓勵藥師投入而非另設中...
南韓MERS疫情持續擴散,台灣人心惶惶,擔心鄰國疫情隨時襲台,讓SARS事件再度重演。但曾參與防疫SARS的前衛生署長、前奇美醫學中心的院長詹啟賢表示,台灣因有SARS的防疫經驗,「醫療團隊跟主管機關已有...
短期「仿禁食」不但可延年益壽,也可降低癌症、糖尿病與心臟病等風險。過往研究指出,禁食可以「欺騙」身體,讓身體減少分泌刺激生長的賀爾蒙而「凍齡」,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承受不吃東西的風險。美國專家近日研發出一種「...
未來在特定食品包裝上,可看到「本產品含有○○,不適合其過敏體質者食用」等過敏原標示了!食藥署18日表示,7月1日後生產的食品,若含有蝦、蟹、芒果、花生、牛奶、蛋原料,都須在外包裝加註過敏原標示,如果未依規...
睡眠品質與心臟疾病息息相關!歐洲心臟病學會最新研究指出,有睡眠障礙的人,心肌梗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2.6倍,中風的風險則是一般人的1.5至4倍。研究同時指出,睡眠障礙和心臟疾病患者多是喪偶、離婚、國中沒...
台灣夏季蔬果常受颱風影響,為了讓民眾四季嘗鮮,農糧署推廣的冷凍蔬菜15日起全台開賣。農糧署副主委陳文德16日表示,去年台灣的冷凍食品就外銷了3萬多公噸,期望國內也多發展。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營養師馬家蕙表示...
憂鬱症患者可能就在你我身邊,正確認知及陪伴才能讓他們走出低谷。曾罹患重度憂鬱症的知名作家歐陽靖與藝人媽媽譚艾珍16日分享親身經歷,歐陽靖吐露出憂鬱症患者內心的不安和難以控制情緒的無力,媽媽則分享照顧者「少...
老人要胖一點好,還是瘦一點好?國家衛生研究院15日指出,老年人健康的關鍵在於有沒有肌肉!國衛院研究顯示,「肌肉量」是影響老人死亡風險的重要關鍵之一,肌肉量低的老人會增加1倍的死亡風險。專家建議,老年人要長...
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表示,宣稱南韓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爆發」有些言之過早,但此次MERS散播「規模大而複雜」,預計會有更多案例發生。WHO並指出,現在並沒有證據顯示MERS會在社區內傳播得...
「我多想找到你,輕捧你的臉,在你流血之前,給你我的血。」創作才女徐佳瑩自己改編〈尋人啟事〉歌詞為捐血活動溫馨開唱。14日是世界捐血人日,護理系畢業的徐佳瑩以熱血青年代言人現身,號召17至20歲的青年加入捐...
世界上第一個陰莖移植成功的南非器官接受者,將開心當爸爸了!一名21歲的南非男子,3年前因割禮後組織壞死,陰莖遭切除,去年12月,經醫師團隊9小時的移植手術,從器官捐贈者得到醫師描述為「好又正常」的新生殖器...
「罹癌人生不是黑白的,我們照樣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台灣抗癌協會理事長、路跑教練吳興傳在14日的「抗癌登峰」活動中,大聲為癌友們加油打氣,他與25名癌友將於14日出發,預計16日登上玉山圓夢。吳興傳強調,...
網站助戒菸!青少年利用社群網站戒菸,成功率增2倍。加拿大近日研究指出,青少年在社群網站上公開戒菸消息,受同儕壓力的影響,戒菸成功的機率是傳統電話戒菸療程的2倍,專家表示,「政府公共衛生單位可參考使用社群網...
因親人罹癌而陷入傷痛、罹患憂鬱症的案例不少,卻很容易被忽略。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施佳佐表示,癌末病人的家屬兼照顧者容易因各種壓力罹患憂鬱症,近而影響生活或工作,提醒家屬在照顧病人時,也別忘了顧好自己的身心,...
第三代達文西機械外科手術,協助醫師進行治療患者身上的3種癌症療程,但須自費15萬元。長庚醫院胸腔外科醫療團隊10日公布一起成功癌症手術案例,放棄傳統內視鏡手術而採達文西機械手術,替54歲的邱生先在同一個療...
在美國墮胎議題爭議不斷下,聯邦上訴法院9日決議,支持德州極具爭議的墮胎法案,通過後,德州的墮胎診所將只剩7間。支持者認為,此案有助保障墮胎婦女的健康;反對者則表示,此案將對婦女墮胎權的行使造成「過當的負擔...
美國近日針對父母年齡與生下自閉兒的關係作統計發現,父親年齡超過50歲生出自閉兒的機率,較20幾歲爸爸高出66%。專家表示,這與父親年齡大,精子容易變異有關。但專家也強調,「雖然父母年齡為生出自閉兒的因素之...
疾管署下午召開傳染病醫療網指揮官會議及MERS應變小組會議,宣布提升南韓全境的旅遊建議等級至第2級,並建議民眾非醫療上需要,避免進出醫療院所。疾管署表示,目前我國針對該國旅遊疫情建議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美國...
吃生菜沙拉時,用蛋來取代過多的沙拉醬更健康!美國最新研究指出,由於雞蛋中含有脂質,不論是炒蛋或水煮蛋,搭配生菜沙拉一起吃,皆可增強人體對蔬果中類胡蘿蔔素的吸收能力,幫助人體止炎、抗氧化,且較不容易攝取過多...
「小綠人」標章認證的健康食品真的「健康」?立委王育敏9日表示,我國健康食品認證過於浮濫,許多食品其實只具單一保健功效,易誤導民眾「多吃多健康」,因此應將健康食品改名為「機能性食品」。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