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賣場逛不到半圈、洗碗洗不到5分鐘就氣喘吁吁?台大醫院胸腔科醫師王鶴健16日指出,小心上述氣喘、換氣困難的症狀,可能不是年紀大體力變差,而是比癌症還要兇狠的「菜瓜布肺」。醫師提醒,不正常的氣喘、咳嗽症狀若...
1名小三女童在外天天買含糖飲料喝,在體重快速增加後,就醫檢查才發現竟已有中度脂肪肝。減肥名醫劉伯恩16日受訪時說,6歲前因後天因素肥胖的兒童,成年肥胖機會高出3倍。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戴季珊亦表示,患有脂肪...
你常轉個身就忘記上一秒想要做的事情嗎?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品雯15日呼籲,民眾務必養成運動的習慣,以善待和鍛鍊自己的大腦。她說,避免大腦老化的過程並非藥物能一蹴可及,平常就要保持運動習慣刺激腦細胞活...
想要控制好血糖,除了藥物介入外,營養師賴秀怡15日指出,研究證實只要改變菜餚的進食順序,先吃菜、再吃肉、最後吃飯,就可以更容易控制好血糖。賴秀怡表示,先吃8分碗以上的菜產生飽足感,約10~15分鐘後再來吃...
行動不便的長者挑選到不適合的助行器,反而容易跌倒!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主任楊忠一15日指出,最適合長者的助行器其實是「滾輪式」,長者完全不需把助行器抬起來,以免於懸空時支撐不住而跌倒的風險。食藥署醫療器材及...
從7天縮短至7分鐘,當健保卡遺失需補發,屏東縣潮州鎮公所率先於平地推出「申請立即領新卡」的在地服務!健保署高屏業務組科長李珊瑩14日受訪時指出,他們花了7年時間建立這項服務,需與戶政機關跨機關合作通報,但...
出現頭暈、頻喘、胸悶等心肌梗塞的症狀,檢查卻可能不是心肌梗塞,而是少見的「心碎症候群」!北醫附醫急診醫學科主任侯甚光14日表示,心碎症候群好發在40歲以上的中年婦女,半數病患會因暫時性缺氧而導致心肌受損,...
找出受虐兒少的難度很高!台大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曾偉杰14日指出,身為第一線人員,醫師要從孩子不善表達的眼睛、神情中看出他們心理層面的需求。台大兒童重症加護醫學醫師呂立也表示,兒少保護醫療中心今年3月將...
年後流感通報人次相較於去年同期大幅降低!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13日歸功於流感疫苗的擴大施打。長庚感染科醫師陳南伃受訪時說,年後到元宵這段期間的流感門診並沒有升溫跡象,疾管處處長陳少卿則提醒,雖然目前流感...
情人節將至,上班族情侶或會選擇購買市售蛋糕慶祝,但國健署13日提醒,一份特濃起司塔熱量可是逼近500大卡,建議下午茶健康選擇3招謹記「選天然,少精緻」、「聰明挑,看標示」、「共分享,更健康」,也可為情人挑...
有些人一講話就口沫橫飛、唾液快速分泌還堆積在兩邊嘴角,如同看到美食會分泌唾液一樣。精神科開業醫師楊聰財12日受訪時說,心理狀態會進階影響生理,容易緊張的人也可能因此刺激到副交感神經,造成唾液分泌不正常。醫...
入冬以來首波寒流肆虐,急劇變化的溫差讓許多民眾不察而有皮膚凍傷情形。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12日受訪時表示,近來出現凍傷症狀的民眾增加了2~3成,多為敏感性皮膚、老人、小孩、女性、免疫失調等族群。長庚皮膚科...
每到4、5月就會出現愛滋感染者通報人數增加的情形,北市聯醫愛滋病防治組組長魏孫震9日對此提醒,西洋情人節更容易天雷勾動地火觸發性衝動,不論是異性戀或是同性戀者,發生性行為時都要全程使用保險套保護彼此。 ...
巴金森氏症患者常伴有憂鬱情緒,北市聯醫精神科醫師張丰9日進一步指出,憂鬱症情緒也可能在動作障礙(如:顫抖)出現的10年前就顯露跡象。張丰說,巴金森氏症患者在罹病前常是性格固執、追求完美且有成就的人,這也導...
因不明原因出血、腹痛、腹瀉等,可能是強力止痛藥吃太多,造成胃腸潰瘍引起的。北市聯醫消化內科醫師黃庭章9日指出,老人、慢性病患、有潰瘍史等族群,更容易在服用止痛藥後引起潰瘍。台大內科部醫師曾屏輝受訪時提醒,...
走路20分鐘可消耗掉的卡路里,只要吃1顆市售芝麻/花生湯圓就前功盡棄!國健署9日指出,包餡湯圓會額外添加油脂及糖,建議直接以滾水煮熟食用,別再額外添加糖或配料。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喜愛鹹湯口味的民眾...
40歲以上的中年與銀髮族常熱衷在Line各群組裡轉發圖片與訊息,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8日對此表示,可藉著Line可愛的貼圖提醒家中高血壓患者服藥,更有助於他們控制血壓值!Line貼圖設計師李翰也說,由於父親...
「新型禽流感疫情還不算開始,但主管機關已開始防範。」衛福部長陳時中上任後首場記者會「防疫視同作戰齊心對抗禽流感」8日於典禮後召開,他表示,主管機關已經嗅到新一波疫情來臨的味道,也與防檢單位建立密切聯繫管道...
離情人節只剩一個禮拜,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7日指出,國人染淋病人數5年翻1倍,推估禍首是近年來不安全行為越發盛行,以及抗生素使用氾濫造成淋菌抗藥性增強,增加了不安全性行為的後遺症機率。疾管署提醒,近5年來女...
每次只要一有壓力就像「嗆到」,渾身不對勁,表現失常?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貝洛克長期研究人們在壓力之下的表現與反應,並透露,只要學習寫出、面對煩惱,就能成功地保持專注,避免失常。 根據美國《[科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