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即時新聞

健康

憂鬱症像感冒 醫:多陪他可治癒

鍾佩慈 2017/04/06 21:58

憂鬱症就像走不出去的迷宮?董氏基金會的最新調查顯示,台灣有2成的民眾時常感到憂鬱,其中,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顯著高於其它年齡層,且有近6成的民眾認為憂鬱症無法完全康復。董氏基金會的執行長姚思遠說,讓患者...

嬰兒趴睡易猝死 注意6環境細節

林亭妤 2017/04/06 18:32

1歲以下的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採取「仰睡」姿勢,以免發生猝死遺憾。國健署6日指出,側睡或趴睡都可能會引起嬰兒呼吸道阻塞,家長不要因為避免嬰兒仰睡會改變頭型或嗆奶的疑慮,而讓孩子側睡或趴睡。 另外,國...

孩子吃飯像打仗? 飲食教育從小培養

林亭妤 2017/04/06 18:32

太早讓嬰幼兒吃到大人的食物,容易因調味太重而影響小孩對食物原味的認知!北市聯醫忠孝院區營養師林姿吟6日指出,嬰幼兒時期是讓孩子養成良好進食習慣的關鍵,當嬰幼兒開始接觸副食品時,建議父母親就讓他們好好認識食...

多運動防憂鬱症 醫:走路最簡單

林亭妤 2017/04/06 18:32

你能分辨出憂鬱情緒和憂鬱症的不同嗎?台灣活動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賴東明6日指出,人人都可能因生理及心理因素產生憂鬱情緒,越了解憂鬱症,越不會害怕談論與面對。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亦提醒,定期自我檢視情緒...

4都會兒童飲食調查 問題各不同

林亭妤 2017/04/06 16:39

「台北市學童晚吃比例最高,新北市學童共餐比例最低,台中市學童蔬果比例最低,高雄市學童肥胖比例最高。」癌症關懷基金會針對上述四大城市的學童進行飲食調查,6日公布調查結果。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提醒,均衡飲食是影...

藥物過敏迷思 食藥署:認知需加強

鍾佩慈 2017/04/05 18:01

有人說藥就是毒,吃藥除了可以治病,也會同時引起過敏等副作用,病患不可不慎。 食品藥物管理署於5日提醒,藥物過敏的早期症狀類似感冒,醫病雙方都可能因警覺不夠而未能及早診斷,食藥署整理出藥物過敏的六大症狀「疹...

狂犬病致死率達百 官籲勿捉野生動物

林亭妤 2017/04/05 17:05

國內日前發生首起狂犬病陽性鼬獾咬傷民眾事件,疾管署5日指出,狂犬病潛伏期約1~3個月,致死率接近100%,該病患目前已完成前3劑狂犬病疫苗接種。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民眾如不慎遭野生動物抓傷,第一時間需...

陳佩琪代夫出征 推輪狀疫苗補助施打

吳宇涵 2017/04/05 17:05

穿著白袍,同時具備柯文哲市長夫人身分和小兒科醫師的陳佩琪5日出席「輪狀疫苗補助政策」開跑記者會,擔任代言大使的她,在現場與幼兒家長進行疫苗好處和注意事項叮嚀的互動問答,並首次嘗試拍攝宣導短片。 「輪...

用藥過敏風險大 醫籲提高警覺

林亭妤 2017/04/05 12:03

藥物過敏的6大早期症狀:疹、破、痛、紅、腫、燒,常被民眾誤認為是感冒症狀!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雯5日根據「藥物過敏認知民調」結果指出,民眾對於「破」的黏膜症狀認知仍不足,如:口腔、咽喉破皮等。食藥署提...

日照中心分擔照護 醫:陪伴最緊要

林亭妤 2017/04/04 17:16

日照中心為喘息照顧服務的其中一種模式,除可分擔病人家屬的照護壓力外,還可提供心理衛教、情緒支持等。但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身心內科醫師蔡孟釗4日提醒,各日照中心之間仍存有差異,需注意住家地緣性、收費標準、收受...

病友出入境攜藥 管制用藥需照規定

林亭妤 2017/04/04 12:27

利用假期出國遊玩且即將回國的民眾們,食藥署4日提醒,如民眾使用的自用藥品有我國管制用藥,務必隨身攜帶當地醫療院所開立的診斷證明書或處方箋影本等證明資料,以便合法通過海關,否則會淪為非法使用毒品;另外,藥物...

6成1兒少 逾1年未與想念者聯繫

郭恩孝 2017/03/30 18:22

根據董氏基金會統計,全台灣的兒少有6成1的受訪者「超過一年以上」沒有跟想念者聯繫。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大人可以身作則,將聯繫化為「行動」。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也指出,...

「移勿側陪送」 遇癲癇熟記5字訣

郭恩孝 2017/03/30 18:16

遇到癲癇發作時,不可強行掰開患者的嘴!高雄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癲癇醫學會前理事長莊曜聰30日指出,患者發作時舌頭內縮咬到的是舌頭外緣,不會造成致命性傷害;若放置物品到口內反而會造成患者牙齒斷裂、下...

上班族避免灰指甲 醫師:務必穿襪

莊舒羽 2017/03/30 16:47

每天穿鞋8小時,恐淪為灰指甲一族。據台灣皮膚科學會進行的「穿鞋習慣調查」顯示,有6成以上的上班族平均每天穿鞋時間長達8小時,其中近2成經皮膚科醫師診斷為灰指甲患者。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30日呼籲,民眾...

同心對抗肺阻塞 衛福部、健保署攜手

章文 2017/03/28 18:5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為全世界十大死因第三名,台灣每年因為肺阻塞(COPD)死亡的人數約5000人,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之首。為了防治肺阻塞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邀請實證醫學、胸腔學領域資深專家,...

又咳又痰又喘 肺阻塞病友獲新生

章文 2017/03/28 16:21

這是什麼病?每講兩三句話就會咳、晚上睡覺一躺平就咳、走10公尺就會喘、連笑都會狂咳,一名菸齡30年的老菸槍戒菸後症狀繼續惡化到又咳又痰又喘,出門都飽受他人異樣眼光。就醫後他一度被診斷是支氣管擴張,最後才確...

輪狀病毒傳染力強 醫:口服疫苗遠離

林亭妤 2017/03/27 17:15

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頂多拉拉肚子、沒什麼大不了?台大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27日表示,輪狀病毒感染症狀嚴重者,可導致器官衰竭,不可輕忽。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任醫師黃立民說,服用益生菌或餵母乳並沒有足夠保護...

早餐應選優質蛋白 純喝果汁欠營養

林亭妤 2017/03/27 17:14

就算趕著上班,也不能忘記吃早餐!董氏基金會27日指出,養成吃早餐的習慣且選擇優質蛋白質食物,有助於穩定血糖、降體脂肪,控制體重。但有些民眾早餐只靠一杯新鮮果汁就打發,台北市營養師公會理事長陳珮蓉受訪時提醒...

公主病難搞? 可能是ADHD共病

林亭妤 2017/03/26 18:48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者,某些人可能看起來靈光,但組織能力其實差,在開會或做事時會發現較沒有效率。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26日說,「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者,本身常有低成就感、缺乏傾聽技巧等症狀。」台安醫院精...

過動症認知不足 惜未能早期診斷

林亭妤 2017/03/26 16:34

「台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兒童、青少年到成人的診斷率都明顯過低。」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26日指出,國內對過動兒的認知不足與污名化,是及早診斷的最大隱憂。台大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高淑芬提醒,ADHD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