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賴清德拋出「以觀塘換深澳」的議題後,引發環保團體質疑。從專業角度看,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認為,觀塘不適合設天然氣接收站,應改設在台北港與林口港。台灣環境公義協會理事長洪正中則認為,在綠能緩不濟...
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台灣海洋的保育與維護依舊落後,海洋基本法依舊未過,各部門在海洋環境維護上互蹋皮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指出,台灣被譏為「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
深澳燃煤電廠若營運15年,恐將造成576人死亡!綠色和平11日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深澳燃煤電廠在持續營運15年後2025年,全台將會籠罩在PM2.5下,未來全台將有約576人可能因罹患缺血性心臟病、中風...
高雄紅毛港外海發現不明濃稠泡沫,經檢測指出其中「酚」的含量高出標準值兩倍以上。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今年五月進行「導航計畫」,發現近八成的台灣海域上漂流了垃圾,其中以新北市的漂流物為全台之最。黑潮海洋文教基金...
金鷹基因組定序完成,瀕臨絕種的鳥類有望快速復育!根據英國調查,全英國僅剩下約1000隻金鷹。英國科學家表示,世界各地的金鷹正備受威脅,透過近日確立的「金鷹基因定序」,將可望讓它們重返棲地。生物學家也指出,...
暖海水可能讓北極冰層減少80公分!科學家發現,北極冰層底下的海水正急速暖化,不過因為較鹹的暖海水往下沉,暖海水與上面的冰層被一層淡海水隔離,因此冰層暫時沒有被融化的風險。專家警告,儘管目前暖海水的熱能對冰...
別再按喇叭了!美國和德國最新研究發現,噪音會破壞小鳥的染色體結構,加速小鳥的衰老。專家表示,過去研究已經發現住在都市的小鳥壽命比較短,此次研究則明確證實,噪音就是害小鳥短命的元兇之一。 根據《[每日...
交通部金路獎名單28日出爐,由「大數據車流分析」、「石虎保育廊道」、「紫斑蝶防護網」摘下路況養護類國道組優勝!「金路19」得獎名單公布,今年金路獎以「金耀古今,路貫磐石」為主軸,表揚公路運輸菁英的付出,並...
無殼烏龜還算烏龜嗎?儘管過去大眾對烏龜的第一印象就是龜殼,不過近日科學家發現,2億年前的烏龜祖先卻沒有殼!專家表示,這項發現同時證實許多過去的未解之謎,包括龜殼是演化而來的特徵、烏龜的特徵都在不同時期發展...
懶惰竟是長壽之道?美國堪薩斯大學21日發表研究指出,如牡蠣、干貝等海底軟體生物因新陳代謝大,面對環境變遷時,較無法輕易調適,反而比一些不太動的生物更容易滅絕。不過科學家提醒,此現象只適用於動物身上,懶惰的...
人類未來可望移居月球?美國國家科學院20日發表研究表示,印度和美國探測器觀測到月球表面有冰,代表人類未來可使用這些冰作為太空任務的資源。專家表示,月球表面的冰不僅能提供太空人飲用水,甚至還能轉換成燃料,讓...
中國大陸禁廢料,間接使我國廢塑膠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加2.5倍!環保署13日指出,我國今年預計會進口40到50萬噸的廢塑膠,環保署將修法管制廢塑膠與廢紙的進口型態、種類與來源,並僅限合法工廠才可進口廢料,以...
在印尼龍目島5日發生大地震後,2018年累計有7起規模7以上的地震,但汪中和老師指出,地震次數偏少需留意。據地震研究中心統計,2018年截至目前為止,已經發生7起規模7以上的大地震。汪中和老師則指出,平均...
長相可愛的狐猴面臨絕種危機!動物學專家1日表示,在所有111種狐猴當中,有105種狐猴正面臨絕種的威脅。專家強調,人類破壞狐猴棲息地和獵捕狐猴是導致狐猴數量減少的最大原因,不過,如果越來越多人關注狐猴或捐...
「愛,就是做一個好食客!」為了讓里山動物有安全的家,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國立臺灣博物館、臺灣博物館基金會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23日在臺博館南門區舉辦「2018里山好食節」活動起跑記者會,預告28、...
為保護國寶級珊瑚,環團11日召開記者會批評政府沒有依法行政廢止觀塘環評,並提出行政訴訟,要求法院出面處理。環團律師蔡雅瀅質疑,環保署准許開發單位變更卻無需要求另補環評,顯然已影響環評法律效果,應屬行政處分...
「塑膠汙染在各地已經是個嚴重的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署長索荷姆如此表示。在5日的「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發布的環境報告中指出,禁塑規定雖然在部分國家和地區已見成效,但是在其他國家,因為執行力低落的緣故,成...
歐洲研究發現,由於暖化與積雪不足,造成原本棲息在波蘭森林的鼬鼠無法在正確季節脫毛,達到偽裝目的,更容易成為狐狸等天敵的食物來來源。 據《[英國獨立報](https://www.independent...
礦業法遲遲不通過,恐讓多個礦區採礦權再延長20年,破壞原住民土地與國土山林。地球公民基金會30日召開記者會批評,經濟部多次擋下原住民知情權、舊礦重新檢視等改革條文,讓礦業法修法卡關。研究專員黃靖庭指出,政...
針對環保署公布空污紅害減少20%達標,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24日召開記者會批評,環署並未將PM2.5必須小於橘害(35微克/立方公尺)、臭氧、PM10作為空污管制目標。朝野立委蔣萬安、徐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