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從小沒有人教我們怎麼分辨假訊息,盼教育部將相關課程納入必修、培養師資!」國教盟與藍委羅廷瑋20日召開記者會指出,青年最關心「分辨網路資訊、預防詐騙與錯誤訊息」,但學校並沒有專門課程,呼籲教育部提供模組化教案供老師進修,讓老師也有相關素養。羅廷瑋強調,資訊素養是21世紀不可或缺的品德教育。
網詐兒少受害激增88%
國教盟青年部執行長李雨函表示,警政署統計2024年未滿18歲遭網路詐騙達2346人,比2016年增加3倍;家扶調查1.5萬名9到18歲青少年:網路詐欺犯罪的兒少受害數激增近88.68%,近4成遇詐騙,20.3%蒙受金錢或個資損失,顯示青少年在資訊真偽判斷與自我保護仍相當不足。
「辨識假影片變得愈來愈困難!」青年部資訊總務長劉啟立指出,OpenAI最新的 Sora 2 模型,已能生成近乎真實的多鏡頭動態畫面,。AI被濫用於詐騙、深偽與不當影像的風險大增,而現行法律與審查機制尚未跟上,未來AI詐騙將成為常態,媒體識讀與數位素養教育將是社會安全的最後防線。
接受訊息應多查證
康寧高中五專部林沛辰同學分享,自己曾在社群上遭到假消息攻擊,貼文充滿捏造內容卻被大量轉傳,導致同學誤信、疏離,在路上不是用異樣眼光看她,就是對她偷笑。她歎說,那次經驗讓她深刻體會到假消息的破壞力,也意識到學生對於如何分辨訊息真假是輕忽的,若能多查證與思考,就不會再有人被傷害。
「除了禮義廉恥,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更要成為新世代的品德教育!」國民黨立委羅廷瑋強調,網路資訊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即使是成年人也常難以分清真偽,因此,提升媒體識讀素養已成為當前極為重要的課題。而媒體識讀的能力不僅在於辨別新聞真假,更涵蓋對資訊的評估、分析,以及具備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媒體素養納進修學分
國教盟與羅廷瑋呼籲,教育部應將「媒體識讀」列入課程綱要應融入之議題,修訂課綱與進度指引;此外,將媒體素養研習納入在職進修學分與補助,並與事實查核中心、新聞媒體、心理師團體合作,提供模組化教案與實作研習,並建議教育部、數發部與行政院建立全國媒體素養教材資料庫,確保相關概念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