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燦爛的藝博會熱季裡,再看台灣前輩藝術家陳澄波的經典作品,難掩內心的澎湃,無視威權統治、政治射殺、時間輾壓,陳大師依然亭立,散發著不朽輝光。
含淚賞油畫
藝術家陳澄波(1895-1947)道德品格的卓然鶴立、創作內涵的廣袤深邃,還有遺孀張捷無畏無懼的智慧勇氣,以及後代子嗣陳立柏等的尋根探源,編織出現實世界的美麗神話,讓人含淚賞遺作,滿溢的驕傲在心底!
在1947年「228事件」事件爆發,作為談判代表的藝術家陳澄波,才52歲,遭槍決於嘉義車站前,遺孀張捷,銜悲忍痛收屍,暗地拍照存證、保留帶槍孔的衣服。
其中,最了不起的是,他1萬8千件遺作,被密秘保留下來,終在時局變遷,政治氛圍和緩,陳澄波子嗣,展開沒有停歇的努力,挑起陳澄波遺作修復,並結合文史工作者與機構,把史實爬梳、研究論述、展覽規劃、出版推廣,沒日沒夜地進行。
孫兒打理萬件遺作
孫輩的陳立柏甚至推掉海外生產事業,返台專責打理「爺爺陳澄波」的大小事務,把陳澄波的遇難,成為悲情時代的見證,也是台灣美術史用血淚換來的藝術魂魄與輝光。
距離陳澄波的遇難,迄今已78年,超過3/4個世紀,經修復整理過的遺作,光彩奪目,是陳澄波生命軌跡,從台灣嘉義出生、到日本東京留學參賽得獎,到大陸上海杭州教學,砌磋藝技與觀念,一步一腳印,步步皆用心,成為時代菁英的典範。
在飛舞藝光中
參加畫協主辦「藝術週」,行腳尊彩畫廊,凝視著滿室的陳澄波遺作,讓思緒飛揚,回到那個多事之秋的年代,輕啓那個少碰政治的塵封心扉,向儍氣熱情、又理想性十足的前輩致意,感謝陳澄波,讓台灣的美麗與哀愁,苦難與希望,都在飛舞藝光中,繼續被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