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為何未提名 學者:朝野僵持擺爛

呂翔禾 2025/10/14 12:54 點閱 190 次
針對大法官等獨立機關的人選至今仍未提名,學者受訪時認為,人選難尋、不確定找誰溝通等因素,讓賴政府寸步難行。(中央社示意圖)
針對大法官等獨立機關的人選至今仍未提名,學者受訪時認為,人選難尋、不確定找誰溝通等因素,讓賴政府寸步難行。(中央社示意圖)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找不到人、政治環境沒變,都讓民進黨政府提名大法官與中選會委員的態度消極!」針對近日大法官與中選會提名問題,學者劉兆隆受訪時認為,如今缺乏政黨溝通平台,賴很難再進行提名;學者紀和均受訪時認為,賴應設法籌組跨黨派大法官提名審議委員會,國會可用保留預算的方式要求行政部門儘速提名。

多爭議案有待釋憲

大法官人選自7月底提名遭到2度否決後,總統賴清德至今尚未提名新的大法官人選。但目前至少有385個釋憲案因為大法官人數不足,無法處理,其中包括行政院、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監察院分別就《財劃法》、《選罷法》、《憲訴法》與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等案件提出的重要釋憲案。

對此,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總統已兩度提名共14位大法官人選,均未獲立法院同意。有關第三度提名事宜,總統府將適時發布相關訊息。她強調,大法官依據憲法獨立行使職權,克盡守護憲法職責,並應遵守法官倫理及自律規範,這是國人的共同期盼;也呼籲現任8位大法官集思共謀良策,讓憲法法庭能在合憲前提下,早日恢復正常運作,發揮憲政功能。

不確定在野找誰談

彰師大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劉兆隆受訪時強調,如今國會政治結構沒有變,朝野也沒有協商,或是如國是會議的機制進行,如今國民黨還在選黨主席,賴總統若要舉行政黨協商,目前也不知道要找誰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如今深陷狗仔風波,現在找白談大法官問題可能也不適當。

「如今沒有過去的協調機制,很難進行溝通!」劉兆隆說,前總統馬英九時代可能還有柯王機制能進行協調與溝通,如今國民黨要找誰擔任類似角色?在各方政黨都想把彼此鬥下去的氛圍下,也很難展開協調與對話機制。此外,台灣相關人才有限,經過兩次提名無果後,也並不容易再找到人。

劉兆隆說,上次大法官的提名人選已經少有爭議,政黨色彩也沒有第一次強烈,但還是全部遭到否決,且民進黨也有人反對,這樣也讓提名作業變得更加困難。

獨立機關太政治化

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紀和均受訪時則說,賴政府可能找不到學者或專業人士願意跳火坑,且在政黨對立這麼嚴重的狀況下,要通過人事同意權並不容易,除非是像過去審計長、考試院等不牽涉政治攻防的部會才有機會。

他也指出,從大法官、NCC到中選會,原本外界期待獨立運作的憲政與法律機關,如今因為太積極涉入政治,而且還有任期保障,在野黨當然擔心人選通過後會有影響,因此不願意放行通過。紀和均推測,這些機關在日常業務仍可維持下,賴政府寧願擺爛,等到外界受不了,將責任推給國會或在野黨。

不提名可保留預算

「總統府應該提出『各方』可接受的人選!」紀和均強調,釋字613是指法律不可以強迫政府制定審查委員會,但若政府主動組成跨黨派的大法官審議委員會是可以的,且根據釋字632,總統要按照時間進行人事權提名,國會不可以不審,因此他建議總統府籌組跨黨派審議小組,增加大法官人選在立法院通過的機會。

紀和均指出,若賴政府不願提名,國會可以保留憲法法庭、NCC與中選會等部會的預算,畢竟預算本就是立法院制衡行政權的方式,採用保留的方式而非刪除,則是給行政部門更多彈性。「總統有義務提名比較可能通過的人選,國會也要針對比較能過的人選進行審查,」紀和均如此強調。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蘇子喬受訪時則說,由於朝野對立,審查大法官的密度與強度都比過去高,在過去被提名大法官是榮耀,但如今卻可能被嚴格檢視,加上之前兩波都沒有過,連帶影響獨立機關的提名尋才,人選實在很不好找,可能是導致提名持續延宕的主因。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