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談「病人混住」

施壽全 / 醫師 2025/09/03 18:08 點閱 858 次
對於「病人」認知的觀念改變了,既然都是病人,只要隱私可以相當程度照顧到,在獲得病人同意的前提下,不同性別的病人,也可以入住同一病室。(網路截圖)
對於「病人」認知的觀念改變了,既然都是病人,只要隱私可以相當程度照顧到,在獲得病人同意的前提下,不同性別的病人,也可以入住同一病室。(網路截圖)

台灣的醫學中心經常滿床。病人病情經醫師評估後需要住院,除非極緊急入住加護或特別隔離病房,否則往往須要等待。但若認真去了解各醫院的占床率,則絕對不會百分之百。原因是,有空的病床,並非該病人與醫師所屬的科,所以病人住進去,將無法得到適切的照顧,需要等該科的病房有病人出院了,床位才會空出來。

「跨科」照顧不易

那麼,醫院難道不能有床就讓病人住,然後都可以提供完善的診療嗎?直接與間接照顧住院病人的醫療職系很多,但主要負責的就是醫師與護理師。一般來說,大多數醫師都是專科化,而且愈分愈細,隨伴的護理人員也有相同趨勢。確實有些醫院會提供護理人員「跨科」訓練,以利她(他)們也能照顧不同專科病人,但這並非常規機制。

不同專科診療程序有時差異極大,需要平日就有足夠接觸的經驗才能處理妥當,不是臨時或間歇性的學習就能清楚掌握。

當然醫師部分,也有會跨科照顧病人的形式,例如整合醫學或家醫科,但一般狀況或許可以處理,遇到較複雜或嚴重的,還是得請專科醫師來會診。

「混住」漸被接受

不同專科病人「混住」在相同病房,有實務上的困難,過去很久一段時間,雖是同一專科,但若病人性別不同,非單人病室,先有某一性別病人入住了,就只能等相同性別的病人才能住進來,性別不同,其他床位就只能空著。

所幸漸漸的,對於「病人」認知的觀念改變了,既然都是病人,只要隱私可以相當程度照顧到,在獲得病人同意的前提下,不同性別的病人,也可以入住同一病室。如此狀況在老人安養院中其實很普遍,但對大多數生病的中壯年人來說,能去除傳統上「授受不親」或憋扭的感覺,純粹「就病論病」,也的確可說是醫療運作上的一大突破。

醫院不是旅館

整體來說,醫院無法像旅館一樣,有空房就可以什麼「客人」都收。從病人角度看,也確實不能這樣做。因為例如呼吸道或感染科病人,大多數帶有病原體,雖然傳染力未必高,但總有傳染的風險。如此的病房,就不能讓免疫或腫瘤疾病,抵抗力差的病人「混住」,反之亦同。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