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論道(之一) (2025年九月三日╱每日甘泉)

林意玲 2025/09/02 18:40 點閱 73 次

九月三日

讀經:約翰福音四章1-12節

主題: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論道(之一)

1.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
2.(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他的門徒施洗,)
3.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
4.必須經過撒瑪利亞,
5.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
6.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
7.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
8.(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9.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
10.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11.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哪裡得活水呢?
12.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裡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

內容重點:主傳福音給外族

背景:
從猶太地到加利利,猶太人通常繞道約但河東岸,經比利亞迂迴而上,以避開撒瑪利亞;但若直接從耶路撒冷經過撒瑪利亞往北行進,其路程則較近,是為捷徑。
「必須經過撒瑪利亞」:這個『必須』,是走一個捷徑,也是基於要在撒瑪利亞得著靈魂的使命(參13~15,39~42節)。可見主工人的行止,應當根據裏面屬靈的負擔來定規。
撒瑪利亞是舊約時代北國以色列的主要地區,約在主前七百年,北國以色列被亞述人滅掉後,大部分猶太人被遷徙外地,並將異族人遷到境內諸城(參王下十七6,24)。
從那時起,此地的人就成了猶太人和異族的混血種,其後裔就是撒瑪利亞人,他們有摩西五經,並按這部分舊約敬拜神,但猶太人從不承認他們是猶太民族。
「沒有來往」:是指『不共用器物』,因為一般猶太人認為所有撒瑪利亞人都是不潔淨的,若使用對方所用過的器具,就會成為不潔淨的。但因為主的門徒進撒瑪利亞的城買食物(參8節),說明了他們之間有某種程度的來往。

大綱:
一、耶穌特意離開猶太,去外邦地
「祂就離了猶太」:主耶穌離開猶太的原因或許有二:
(1)為了避免加深法利賽人的敵對(參1節),因為祂的時候還沒有到(參七6);
(2)為了避免祂的門徒和施洗約翰的門徒之間的磨擦(參三26)。
我們作主工,有時也應當視環境因素,而知所進退。

二、耶穌為撒瑪利亞婦人付代價:又累、又渴、又餓
「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
「耶穌因走路困乏」--祂很累:主耶穌在祂的人性裏,也會感覺到肉身的軟弱(參來二18;四15)。
「就坐在井旁」--他很渴,還跟撒瑪利亞婦人討水喝
「那時約有午正」--他很餓,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三、婦人出來打水,向主要水
「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若照猶太人計時法,此時正是中午十二點,日頭非常炎熱。一般人通常是在傍晚時分出去打水,而這個婦人在此刻單獨出來打水,可能是因她素行不良(參18節),所以自慚形穢,或為鄰人所不齒,不願與她結伴同行。
「請你給我水喝」:主耶穌藉此要求,為的是向那婦人啟示祂有『活水』(參10節);當主向我們有所要求的時候,也正是祂要向我們施恩的時候。
『活水』表徵基督作人的生命(參西三4),能滿足人的需要,歷久常新,永止乾渴。
「你若知道神的恩賜...你必早求祂」
人所以未得著神的恩典,最大的原因乃在於『不知』─根本不知道神的恩典。
其次,人若是不「求祂」,仍不能享受恩典;祈求乃是經歷神恩典的先決條件。
神樂意向「求祂」的人施恩,有時甚至人尚未求告,神就應允(參賽六十五24)。

啟示:耶穌給我們活水。

註:

2024年起,每周一到週五上午YouTube與臉書粉絲團,都會推出10分鐘的【每日甘泉—一起讀新約】,與大家一同查考聖經。我們從馬太福音開始,慢慢讀完整本新約,內容力求淺顯,特別針對不熟悉聖經的慕道朋友。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