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政治不是肉搜戰犯 而在樹立典範

吳英明 / 國立菲律賓大學國家公共行政暨治理學院客座教授 2025/08/27 15:26 點閱 152 次
錯誤的政治論述與示範,卻為台灣帶來政治動盪、社會撕裂與龐大財政損耗——這並非透過肉搜戰犯,或僅僅一次鞠躬道歉即可彌補。(網路截圖)
錯誤的政治論述與示範,卻為台灣帶來政治動盪、社會撕裂與龐大財政損耗——這並非透過肉搜戰犯,或僅僅一次鞠躬道歉即可彌補。(網路截圖)

民主政治的價值,就在於讓「人的尊嚴」與「人的有限」透過「責任政治」與「責任美感」交織而成,不僅不會互相矛盾,更能彼此成就,進而成為典範。

核心在於:任何錯誤都必須有明確的「課責」對象,而不是將焦點轉移到尋找「戰犯」歸責究責。

看不見責任政治!

面對此次「大罷免」—這樣反民主的「政治論述」、如此大規模的「政治動員」、如此高風險的「執政賭注」、以及如此嚴重的「社會撕裂」—當「執政黨」與「罷免團體」共同被壓倒性的民意否決後,難道不應展現起碼的「責任美感」與格局品味嗎?如今事隔多天,仍未見任何誠懇回應,著實令人憂心執政者的智慧與正直。

政黨領袖、政治人物與行政首長,必須以「精確法治」與「責任美感」這兩大民主支柱為準則,勇於承認錯誤,並向人民負責。負責的政治不僅僅是針對違法行為或錯誤主張,更包括為政策錯誤所造成的社會失序與國家損失承擔責任;也包括在重大政策倡議或政治行動失敗時,誠實面對後果,並承擔應有代價。

「責任美感」良善文化

「責任美感」之所以被稱為「美感」,正因它超越了法律強制的範疇。雖然美感沒有絕對標準,但每一位政治人物都應以「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的最高要求來檢視自身,並以行動實踐。這種責任不是被動的補救,而是一種莊嚴且神聖的作為,能帶來社會修復的「和解與和諧」,並促進「警醒與謹守」。

因此,「責任政治」不僅是「主權在民」的具體展現,更彰顯政治人物以「敢於向人民負責」為榮的風範。能承擔責任,本身就是政治人物最高的榮耀。

這樣的責任循環,才能使民主政治不斷自我淨化,建立「責任美感」的良善文化——人人皆有上台的機會,但也都必須隨時準備承擔下台的責任。

下台,絕非「失去舞台」,而是「確認領袖、樹立典範」。唯有身居領導位置的人,才有資格、也才有份量展現真正的負責,並由此確立歷史典範。

「勇於負責」留典範

此次台灣「執政黨」與「罷免團體」合力推動的「大罷免」,其結果對全球「民主鞏固」研究而言,具有深刻警示。然而,錯誤的政治論述與示範,卻為台灣帶來政治動盪、社會撕裂與龐大財政損耗——這並非透過肉搜戰犯,或僅僅一次鞠躬道歉即可彌補。

真正的關鍵在於:推動者能否在錯誤與損失中,勇敢尋找並樹立「真正負責任的典範」,而不是陷入無止境的「戰犯追逐」。若一再偏離民主價值,不僅將淪為國際笑柄,更會讓世人輕視台灣政治人物的格局、品格與品味。

任何戀棧權位、拒絕認錯的人,都是錯失展現責任契機的悲哀者。他們甚至扭曲了「責任政治」與「責任美感」的真義,註定淪為「民主鞏固」研究中反面教材,遺臭萬年。

台灣的政治人物必須深自警惕:唯有勇於負責,才能為後世留下真正的民主典範。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