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應該更積極稽查工廠,並增加各國母語職災通報指引,保障移工權利!」監察委員王美玉、王幼玲12日召開記者會糾正勞動部。王美玉痛批,勞動部以人力不足為由,未對違反職安的移工工廠進行勞檢與輔導,造成移工因...
在日前的ACG產業座談會上,動漫遊戲業者關心紓困,但礙於產業新創特性,跨領域情況多、歸類不易,無法符合勞動部的紓困標準,以致產業經營走下坡。回顧ACG在2018年產值達769.4億元,政府應重視ACG產業...
「精神病患犯罪,應施以最多14年的監護處分!」日前鐵路警察殉職案兇嫌被判無罪引發社會譁然,民進黨立委周春米等12日召開記者會,將提出修正《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監護期間由最多5年延長至14年,且每年須由...
內政部未能提出規劃換發數位身分證(eID)的法律,恐讓eID成為資安漏洞與政府監控人民的工具!台灣教授協會12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停止換發eID。他們痛批,內政部沒有設立專責機構管理eID,並制定有關e...
蓋航空城竟只徵收土地,將原有建築物排除,卻不徵收地上物,居民該何去何從?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民團11日控訴政府為規避徵收案的期限,竟便宜行事只查估、徵收土地,忽略民眾居住的地上物。熊伊翎律師再批,「徵收不完...
1萬元之亂,你搞懂急難救助紓困金了嗎?近日由於行政院加碼紓困「急難救助金」,導致各公所被潮水般湧入的申請擠爆,雖然民眾可以只拿身分證並簽切結書,但其實仍有「原來要有工作且沒加其他社會保險」等資格限制。急難...
「希望政府能廣設保母,讓產後婦女能回歸職場,也能提高生育意願!」托育政策催生聯盟10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要增加準公共化保母設置,並增加托育補助,讓產後女性能繼續就業進而提高生育意願。催生聯盟理事長劉毓秀...
「台北捷運車站月台與車廂間縫隙,曾造成多起公安意外,身障輪椅朋友更是飽受其害!」身心障礙者人權監督聯盟發起人張學恒與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主委張惠美都指出,曾發生輪椅卡在月台與車廂間縫隙的危險狀況,希望捷運...
台中捷運通車營運一再延宕,資本恐撐不到年底綠線通車!交通局7日提出台中捷運專案報告,市議員擔心,目前中捷資本額10億元年底恐虧光,且未來營運虧損形同無底洞。中捷董事長林志盈表示,市府已同意分4年增資25億...
紓困申請太複雜,陳時中再度道歉!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向申請紓困方案的民眾道歉,他說:「政府其實想幫助最弱勢的人,但因為過程太複雜,造成民眾申請上的麻煩及不舒服我要表達歉意。」另外他也宣...
生活逐步解禁,從武漢返台不用再搭乘包機!疫情中心指揮官6日宣佈新增1例境外確診,5月8日起不再強制武漢返台者須搭乘定點航班的包機服務返台,「可以自行返台,但回來都要集中檢疫14天。」另有高山型國家公園開放...
「擴大急難救助方案,一個人住也可以申請。」日前行政院宣佈擴大急難紓困實施方案上路,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5日強調,該擴大方案以「家戶單位」的對象並不限同一報稅戶或者同一戶口名簿上才能申請,而是以有居住事實的...
政府只注重「經濟紓困」,卻忽略「弱勢紓困」?政府為了拯救疫情衝擊的經濟,從600億一路加碼至2,100億,但弱勢族群如身障、貧困、獨居長者、植物人等,平時均由社福機構代勞救濟貧弱,但疫情期間,政府卻只肯給...
「如果要求境外旅客登機前就要通報症狀,怕有隱瞞疫情的可能,反而成為防疫破口!」有媒體4日質疑,我國疫情以境外移入為大宗,指揮中心是否應要求旅客在登機前就填寫基本健康資料。但陳時中表示,如果登機時就要寫,反...
「期待以更多元的角度,建設及經營文化園區。」台中市教會發展策略聯盟代表多人4日拜訪台中市長盧秀燕,希望對於已擱置多時的大安媽祖文化園區建設,應以更多元的角度思考營運方向,且不應能動用公務預算進行後續的神像...
「再新增1例境外移入,磐石艦接觸者解隔離。」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4日表示,除磐石艦3日晚間4例確診外,新增1例境外移入,「案437 居家檢疫4月30日收置負壓隔離病房,個案目前無症狀,敦睦艦接觸者也都已解...
別讓導遊領隊成為紓困邊緣人!政府公布旅行業紓困方案,導遊領隊原本沒被納入,納入後又設定高門檻,包括投保工會,還要1年帶8團、40天以上行程,光證明行程就要印40張紙,引來民怨。政府雖然補助協會以訓代賑,但...
日本提供可能治療新冠肺炎藥物,我方竟婉謝?針對日本向荷蘭、伊朗等38國送出對新冠肺炎有療效的新型流感藥物「法匹拉韋」,本報30日詢問指揮中心日方為何未贈我國?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回復說,「日本有向我們詢問過,...
「政府補貼變貸款,社福要是募不到錢怎麼還?」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吳斯懷、徐志榮、張育美、廖婉汝30日為社福機構請命,批判政府號稱補貼社福團體,其實是貸款,目前募款都大減3成至7成,怎麼還貸款?希望民間能持續...
「公股銀行不要為了衝業績,紓困給沒有需求的人!」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29日痛批,他接獲許多公股銀行基層行員爆料,因上級施壓,需要在一定期限內多辦紓困案件,甚至會找不需要紓困的人貸款,這樣無法讓真正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