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當局5月21日全面下令,禁止電視台女主播「拋頭露面」播報新聞,數名女主播以「露臉」播報新聞,維護自身權利。該國女性不僅在媒體業受限,基本的教育權亦然,原定於3月17日開放女性返回校園的政策未果。近期...
世界正陷糧食荒,駭客還勒索農業添亂!聯合國近日警告,俄烏戰爭加重全球的糧食危機,恐引發國際出現持續數年的大規模營養不良、饑荒等狀況;但有駭客更瞄準食品供應廠商,入侵智慧農業的新興機械,並勒索高額贖金,使全...
繼上個月22日義大利宣布與非洲多國達成能源協議後,本月22日換德國與卡達敲定天然氣協議,顯示歐洲各國對逐漸擺脫俄羅斯的能源仰賴,並非戲言!為了確保能源供應,德國先是在19日與丹麥等國簽署北海海上風力發電合...
四通八達的地下城市,可能是早期基督徒躲避羅馬迫害的避難所。土耳其考古人員指出,在2020年土國東南部一處被發現的地下城市,應該是2,000年前興建,目的是為了讓躲避羅馬帝國迫害的基督徒有容身之處,當中除了...
地球發燒,弱勢民眾成最大受害者。南亞近日陸續傳出史上最高溫度,巴基斯坦城市上週日溫度來到攝氏50度。專家指出,從中顯現氣候變遷帶來的高溫已無法避免,而其中最大的受害族群則是老弱婦孺與貧窮的人。 ##...
印度的空汙死亡人數名列全球第一!根據最新《柳葉刀》醫學期刊的研究,2019年全世界約有900萬人死於汙染,其中光是印度就佔了220萬,包括空汙160萬與水汙染超過50萬人,而汙染大多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排...
隨著美國減少對中東地區的支持,權力真空後接班人竟是中國?北京當局與海灣國家如沙國、阿聯酋等美國長期合作夥伴,已達成經濟與戰略協議,也與伊朗關係密切,令人擔憂其地區霸權野心的展現。但據中東媒體分析,中國插手...
歐盟鐵了心未來要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於18日正式公布能源轉型方案,將以新建油管、增加綠能發展,在2022年就要降低2/3對俄羅斯的依賴。不過,目前歐盟內部還有與俄國友好的匈牙利反對,且各國對於替代方...
瑞典與芬蘭18日正式申請加入北約,成為俄烏戰爭後最熱門的議題。這兩個北歐國家一直都是北約親密的夥伴,在俄國出招後,歐洲更趨於極化,兩國都更擔心形單影隻,加入成必然之舉。雖然土耳其以這兩國包庇恐怖組織(反土...
僱用北韓駭客,恐為該國核武籌備資金!美國官員17日警告說,目前北韓IT員工偽裝成其他亞洲國家的員工,自西方各國承接工作,為北韓當局籌措軍事經費。同時,隨著美國總統拜登於本週會晤南韓領導人,預計北韓也會發起...
伊斯蘭國(IS)將會在印尼死灰復燃?印尼反恐特種部隊17日逮捕22名恐怖份子,他們表示對IS第三代領導人庫拉希效忠,這也讓外界擔心2019年遭到剿滅的IS會在其他伊斯蘭國家捲土重來。印尼在2002年的恐攻...
台灣參與WHA有譜?美國國會近日通過法案,致力協助台灣重獲WHA觀察員身分,但此舉卻被中國指稱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世衛首席法律顧問索羅門17日證實,目前有13個世衛成員國支持台灣出席WHA,且將於22...
去年美國前總統川普卸任前,才剛給古巴新的一槍,將其列入恐怖主義黑名單;如今為了緩解與古巴關係,拜登17日宣布解除川普時期的限制,未來將促進古巴的簽證,放寬旅行、匯款限制。古巴人對此表示歡迎,因古巴仍處經濟...
今年國際旅遊快速復甦,唯獨亞洲仍遠遠落後。全球航空業組織代表在1場會議上指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嚴重打擊全球旅遊業,但如今歐洲與美洲早已陸續開放國際觀光,反觀亞洲目前仍持觀望心態,建議包括中國與日本等...
女性也能在官場出頭天!法國總統馬克宏選舉連任後,17日任命波恩為內閣總理。這也是法國30年以來首次任命女總理,也是法國第五共和以來第2位女總理。雖然總理職權相對總統較小,但也是政府的二把手。波恩就任時特別...
4月14日與英國協議難民遣返計畫後,盧安達總統卡加米於16日要求英國遣送1994年大屠殺事件的嫌犯回盧安達。仍而,英國尚不願引渡大屠殺罪犯,並質疑計畫與引渡條例的關聯性,認為引渡罪犯和難民遣返無關。目前該...
美國打擊恐怖主義,打到東非去!索馬利亞國內「青年黨」,近期發起不少大規模襲擊,被美國視為「國外恐怖組織」。該國新總統哈桑已揚言,將來全力抵禦該組織;美國總統拜登也核准美軍進駐該國,協助該國部隊對抗恐怖主義...
祈願和平儘速到來。許多移居歐洲多年的烏克蘭人在葡萄牙紀念聖母瑪利亞顯現的儀式上,為自己的家鄉禱告,希望上帝讓和平盡快到來。主持儀式的梵蒂岡副國務卿也帶領信徒一起禱告,並呼籲領導人敞開心胸,為人類福祉貢獻心...
俄烏戰事導致能源吃緊,澳洲適時補上缺口。受到俄羅斯切斷歐洲能源影響,導致全球能源供應鏈也跟著受到衝擊,原本就是能源出口國的澳洲加強供貨到鄰近的亞洲各國,稍微舒緩短期內的能源需求。 ##澳洲能源訂單接...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本週才表態,將與歐盟加強合作、懲罰俄國,國內民意很快與他站在同戰線。《外交官》17日分析,本次俄國入侵恐怕會改變日本民意、提升國安意識,與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時相比,支持夥同西方世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