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宅在室內,外媒明確指出,缺乏戶外活動所導致的健康問題,包含近視及缺乏維生素D。隨著科技時代演進,人花費更多時間待在室內,造成潛在的健康風險,例如超時待在室內看螢幕導致年輕人近視率高,而暴露在太陽光下的...
「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這句話常在暑假出現,今年5月,台灣高溫約莫35度,但緯度較高的日本地區卻一反常態熱不可擋,甚至26日在北海道地區測出攝氏39度高溫,突破當地120年來的最高紀錄,目前日本氣象廳...
專家建議,若要維持體重,先從每天量體重開始!喬治亞大學的研究發現,因為人們對於現狀和理想之間的差異非常敏感,每天量體重的人比較容易因為體重的變化而去多運動,或及時控制飲食內容,達到 控制體重的效果。 ...
世界衛生組織(WHO)26日於年會上做出決策,將「跨性別者」從精神症狀名單中除名,並將性別不安(性別認知障礙)等族群改稱「性別不一致」,同樣從心理疾病中除名這是繼1990年,WHO將同性性行為從《國際疾病...
大腦「記憶」運作方式又有新研究成果!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不同時期,與大腦「記憶」有關的海馬迴和前扣帶皮層會有不同的相互作用,而這樣的發現有助於阿茲海默症等與記憶喪失有關之疾病的治療。 ...
「年輕人缺乏血壓健教知識!」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台灣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後續會造成致死率極高的心血管疾病。賈淑麗呼籲民眾透過社區藥局、超商等管道定期量血壓,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同時要維持低...
隨著年紀增加,人體消化系統將透過對特定食物有不適反應作為反饋,這種不適症狀被專家稱為食物敏感性。哈佛學者法索諾日前指出,老年人常有吃某種食物會造成腹痛、痙攣等問題,這是因消化系統退化而引起的食物敏感,與有...
美國研究指出,將人工智慧(AI)與癌症掃描技術結合,對於早期檢測癌症的正確率相當高,比起放射科醫生親手掃描更精確。權威雜誌《自然醫學》日前也精確給出數字:AI檢測可讓癌症準確率提高5%,且假陽性(所謂的誤...
過往我們都知道水果是助於排便的清腸聖品,但美國最新研究指出,咖啡確定也有類似功用。聖地牙哥研究以大鼠受試,攝取咖啡讓牠們糞便中的細菌總數減少,顯然說明咖啡利於腸道肌肉收縮能力。但目前仍不知減少的菌種是否能...
「家庭醫師制度對民眾健康最有利!」台灣家醫醫學會19日在台北火車站舉辦「519世界家庭醫師日」活動,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致詞時表示,根據統計,近7成的民眾有小病時,會就近至基層醫療診所,就醫觀念相當正確。現...
眾所皆知糖尿病患者得「忌吃」,但依照最新健康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的早餐也可以吃得有學問!對歐美人來說,多數早餐選擇都有麥片,《今日醫學網》分析,對糖尿病患來說,最佳早餐應該是高纖維含量、低糖且低碳水化合物...
為做出方便老人吞嚥的食物,各醫院的營養師拼了!台北市營養師公會19日舉辦高齡者主題套餐大賞決賽。各醫院的營養師團隊無不攪盡腦汁比拼廚藝。比賽最後由台大醫院團隊的作品獲得首獎。但評審提醒,各醫院團隊雖然實力...
讓C型肝炎不再困擾國人!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16日受訪時表示,政府將在6月開始擴大C肝口服藥健保給付範圍。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呼籲民眾,台灣每40分鐘就會有1人因C肝過世,若沒有接受治療會有...
研究顯示酪梨能延長飽足感,但可信度仍稍遭疑。出現在各式餐點中的酪梨,擁有罕見的健康脂肪與纖維組合,被譽為超級食物。近期一項新研究顯示,超重或肥胖的參與者在吃過酪梨後,比起吃了高碳水化合物低脂的參與者,在6...
全穀物的研究結果,證明因其可調節血清素水平,有助腸健康!最新一項研究探討了全麥麵包與全穀黑麥麵包如何影響腸道新陳代謝,發現可能可以解釋全穀物如何協助預防大腸直腸癌等腸道問題。研究發現,食用全麥麵包與全穀黑...
過往學界解釋俗語的「喪親之痛」為喪失親屬,但根據最新研究指出,很親密的朋友逝去對人的身心理,健康也會有很大影響。澳洲一份長達14年的追蹤研究指出,驟然喪失親密朋友會影響人體健康長達4年,而女性又比男性更難...
蜘蛛毒可以在醫療發揮奇效!瑞士科學家發現,蜘蛛毒中有特殊蛋白質可以治療癲癇,這也讓過往聚焦在蛇毒研發的藥學工業有了新的方向,研究團隊也希望透過持續研究,找出蜘蛛毒的其他用途,如果能對蜘蛛毒有更多了解,可以...
儘管學界普遍認為運動能協助改善憂鬱症狀,最新的研究觀察卻指出,女性憂鬱患者無法從運動中獲益!先前研究指出,運動能協助大腦釋放腦內啡,讓大腦感到快樂,但新研究發現,多數女性患者容易因為憂鬱產生惰性而不願意運...
別人克服心理疾病的故事,可以納入心理治療療程!康復敘述為一個人面對與克服困境的心路歷程敘述。近年來,許多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開始關心「康復敘述」對心理治療的好處與壞處。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其他機構的專家...
「睡眠打鼾恐成夫妻失和原因。」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李學禹9日表示,睡眠中可能因為過敏、服用藥物,產生打鼾情形,但也可能由於呼吸道阻塞而打鼾,即俗稱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下來會連帶影響枕邊人,增加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