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復燃!第一線醫師指出,目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已擠爆診所,更出現不少「首確族」。資深媒體人曾建華因為母親確診也到醫院現場,他現身說法,目前專責病房、防疫補助都已經取消,醫護人員很難再用過去的態度來應對確診...
血癌療法新突破,盼未來能擴大應用!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宇欽24日表示,他們透過最新Anti-CD19的CAR-T免疫療法,治療血癌復發的病友,目前恢復狀況良好。陳宇欽說,此療法正處於第一期臨床試驗,...
不孕症治療,男女有責!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24日於記者會表示,政府推動不孕症治療補助,至今已有近7萬件次的申請。但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指出,「男性常誤認為不孕不是男生的問題」,但其實不孕症病例中,男女...
台灣許多公衛政策的成效已經超越WHO!衛福部長薛瑞元22日於日內瓦當地與立法院連線視訊表示,WHA大會此次聚焦九大議題,與台灣政策的方向大致相符,甚至做法更為先進。民進黨立委邱泰源也說,這是這是立法院有史...
周邊血管堵塞易遭忽略,延誤就醫恐怕面截肢風險!對此,中醫大附設醫院周邊血管醫師徐中和21日於「周邊血管學會」成立大會指出,目前相當缺乏血管超音波專業人士,導致診斷困難,更恐延誤病患就醫的時間。成大醫院心臟...
「捐血不僅能夠救人一命,更能促進新陳代謝,還有免費的血液檢查,是助人助己的行為!」小英之友會榮譽董事長陳時中10日於記者會如此表示,盼民眾都能加入捐血救人的行列。 小英之友會全國總會召開「總統就職七...
短時間想變「天菜」?小心過度運動傷身!減肥名醫劉伯恩受訪指出,常見的過度運動有兩種,一為短時間大量運動,造成過度換氣,甚至休克的狀況;二是頻繁進行超越身體負荷的運動,導致身體慢性缺氧,損害心肺功能。教練彭...
「三個月可變成天菜!」、「買課的話能摸一下嗎?」健身課程攻防花招多!教練彭玟瑋受訪時說,「運動沒有捷徑」,民眾應該訂好健身的目標,並討論時程與強度,才不會因為漂亮的話術就買課程。此外,有不具名健身教練坦言...
全台0到3歲兒童都有專屬醫師!衛福部長薛瑞元9日於記者會表示,109年起試辦「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滿足0到3歲的幼兒照護需求,今年擴大於全台推行。國衛院兒研中心執秘陳美惠表示,父母可至衛福部官網主動加...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不易,病友要積極與醫生溝通治療方式與時間!台灣皮膚科醫學會4日舉行記者會,醫生指出,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反覆發作,特別是以青少年為大宗,需要儘早接受正規治療。學會推出「醫病共享決策」工具,透過...
肝炎患者仍受苦中!民進黨立委吳玉琴2日指出,雖然C肝口服藥物已有健保給付,但台灣仍有近200萬名B肝帶原者,盼未來能透過醫療發的進步找到痊癒方法。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呼籲,政府應擴大辦理國家級的「病毒性...
再生醫療法規定太寬鬆,恐讓病人成為最新技術白老鼠!台灣醫療改革聯盟、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等人2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刪除《再生醫療法》第9條第2與第3款法規。醫團指出,相關條文破壞我國長期以來人體...
肥胖除了自己用意志力減肥,也可以看醫生!在26日的肥胖衛教記者會上,醫生提醒民眾,肥胖有4種來源,包括飢餓大腦、情緒飢餓、飢餓腸道與代謝異常,民眾需要了解自己是哪種型態,才能有效減重。另外,醫師也呼籲說,...
「臺灣精準環境醫學聯盟」成立,盼從環境因子即早發現高危險病患!國衛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陳保中24日表示,聯盟盼能整合各地區的監測調查結果,評估居民的健康風險。台大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則指出,癌症與環境因...
物聯網技術、人工智慧改造醫界!腦科學學者郭博昭23日於腎臟醫學會的演講會表示,物聯網醫材在家就能提供實時醫療監控,減少病患前往診所的時間與金錢。長庚醫院醫師鄭仕群表示,ChatGPT已能協助醫生產出初步的...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症狀遭輕忽,患者最後全身潰爛發炎,還有誘發器官衰竭的可能!皮膚科醫師黃毓惠20日表示,該病症不僅有皮膚症狀,還會造成發燒、疼痛等狀況,嚴重還會危及性命。皮膚科醫師陳俊賓呼籲,民眾如果出現膿...
3C產品不離身,我國乾眼症盛行達3成!基層醫師學會理事長潘志勤16日指出,乾眼症包括眼睛癢、有異物感,或對光線敏感等症狀,嚴重甚至會造成視力受損。醫師呼籲,為了防止乾眼症,民眾平時可以熱敷、定期眨眼等,清...
17日起,只剩醫療與長照機構強制要戴口罩,解封時程不受影響!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13日說,疫情持續處於低點,與連假前的狀況持平。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上週每日平均新增86例確診,並提供6個月至6歲的兒...
頭戴黑色帽、身穿深綠外套,棒球經典賽國手林子偉11日呼籲民眾要定期接種疫苗!他回想起之前在美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打球的狀況,很感謝美國朋友在比賽期間送吃的給他。在場醫生也提醒民眾,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需...
疫情宅在家影響幼童早期發育,但評估發展遲緩的量能卻亮起紅燈!民進黨立委何欣純10日召開記者會說,2022年全國通報逾3萬名疑似發展遲緩兒,但完成評估卻不到2萬人,呼籲加強經費挹注。對此,衛福部社家署組長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