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經濟是V型、U型,還是L型復甦?」國民黨立委賴士葆20日質詢,針對台灣經濟復甦走勢,央行副總裁嚴宗大回應,應該是U型復甦。賴士葆另指出,民營銀行不想承擔風險,讓公股銀行變成難民營,希望政府能再加碼1...
「1兆500億是膨風!7,000億的核貸率有疑問。」國民黨立委曾銘宗20日質詢表示,美國的3,500億美元紓困中小企業的資助是不用還的,跟台灣的7,000億貸款性質完全不同,且紓困貸款規模有膨風之嫌。針對...
「投資要看長期,不要因為短期起伏而過於恐慌。」下半年將是各大企業公布財報的時間,在疫情影響下,可預期各大公司財報將比去年衰退,但知名投資顧問「彩衣傻瓜」提醒投資人,如果具有未來性的產業(如臉書、谷歌)還是...
「小規模營業人將可更快獲得紓困貸款!」行政院16日召開紓困記者會,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只要是50萬以下的貸款,小規模營業人不需要財報,也可快速申請貸款。勞動部次長林明裕也表示,勞工紓困貸款也放寬,只要提...
銀行網站首頁的紓困專區是否顯眼?介紹紓困措施的內容是否易讀?民眾黨團16日召開記者會,以金管會年初提出的「普惠金融指標」,對8大公股行庫和民營銀行進行體檢,發現部分的公股行庫僅將各部會的網站連結貼上,內容...
「2週1次太久了,央行必須每天提供外資匯進、匯出的情況給金管會。」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強調,每日更新才能即時掌握外資走向,以供應變參考。對此金管會表示,會再研議,同時也向投資人呼籲,台股目前現金殖利率達4.2...
藝文產業紓困2.0開放線上申請!行政院15日舉辦紓困記者會,文化部長鄭麗君宣布擴大為52億,針對各類型的藝文事業,最高補助250萬,以人員薪酬為優先;靠接案維生的藝文工作者,個人申請最高可獲得6萬的補助。...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不動產交易呈現「僵住了」的情形,但交易量雖然未出來,交易價格仍維持平穩。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副教授楊賀雯15日發表109年台中市住宅交易價格指數的調查時表示,房市會在疫情告一段落後迅速恢...
OPEC+達成協議,日減970萬桶原油,拯救低迷油價!受疫情衝擊導致原油供給過剩,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產油大國歷經4天協商終於達成協議,將於5月到6月期間,每天減產970萬桶原油,希望藉此挽救低迷油價...
全球酒商也面臨寒冬!由於各國封城和社交距離的限制,造成酒吧或餐廳的生意大減,據估計,全球酒商的稅前淨利將下滑10到40%。對此,酒商不僅必須減少支出,更發想電子商務等新的銷售策略。 ##酒商淨利恐下...
石油大戰之後,因環保要求高,美國經濟可能很難從這次石油戰中完全復甦!由俄國與沙烏地引發的石油戰近日開始停火,俄國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達成減產協議,但紐約時報分析,美國許多石油公司已經倒閉,加上油價預期...
對觀光業的紓困進化到2.0!行政院9日召開紓困記者會,增加人才培訓、營運協助等補助,更加碼員工薪資補貼和遊樂園退團補貼,其中大型旅館補助最多至千萬。有記者認為可藉此留優汰劣,政務委員龔明鑫回應,若出現大量...
農田水利會改制後,資產並不是充公!行政院會9日通過《農田水利法》草案,其中關於水利會原有資產,未來將成立17個作業基金接納,農委會強調「這不是充公」,也會保障水利會現職員工的工作權。院長蘇貞昌表示,希望早...
「減稅還得修法,緩不濟急,目前以現金補貼的稅務協助和緩繳措施為主!」行政院8日召開紓困記者會,除了公布5大面向的稅務協助,譬如雇主給付員工防疫假的薪資,可從營利事業所得稅加倍減除,也減少財政部的國有非自用...
「新創企業恐是紓困方案的孤兒!」國發會7日舉辦新創紓困的線上說明會,有別於傳統產業的紓困,國發基金將以「特別股」的形式協助新創的短期營運。國發會強調,新創紓困將保留最大彈性,不管成立年限和資本額,只要「具...
「雖然外資3月賣超台股,但央行公布3月外匯存底仍再創新高。」中央銀行外匯局長顏輝煌7日表示, 主要是國內廠商拋匯以及壽險公司投資收益匯回,使新台幣表現抗跌,央行不須進場調節,加上央行善於投資,外匯存底投資...
「即使發現金,許多企業還是會倒,還不如針對性的補助!」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7日在記者會表示,普發現金無法幫助受損企業度過難關,補助應該要給弱勢的勞工。勞動部長許銘春則宣布,新的紓困方案將會發給自營業者3個...
「對紓困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打1988!」行政院6日召開記者會,政務委員龔明鑫宣布,中小企業紓困加碼1家公司最高可以借1.5億,行政院也成立紓困專線1988,有問題都會有專人協助,另外也可以找經濟部「馬上辦」...
「為何民眾都反映紓困看得到、吃不到?」民進黨立委高嘉瑜6日在立院質詢指出,財政部遲不願減稅、降租,讓民眾覺得紓困做法過份保守,包括進口車關稅仍居高不下;財政部長蘇建榮則回應,要考慮到國產汽車是否會受影響。...
亞洲許多國家的製造業都出現緊縮的現象!日韓和東南亞等國3月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都下滑,而中國和台灣雖然上升,也只是維持低水準的穩定,並非出現V型反轉。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雖然台灣的PMI是攀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