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駕問題已成治安隱患

王翔正 2025/10/22 13:34 點閱 278 次

邇來,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間茶葉行凌晨,遭劉姓男子駕駛車輛失控撞入店面,造成當時1樓熟睡的老婦死亡及其兒子重傷送醫,後續也在轎車內搜出喪屍菸彈,該男抽血後亦被驗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顯見毒駕行為實為道路上的不定時炸彈,讓人細思極恐。

毒駕是不定時炸彈

近年來,毒駕案件數急遽上升,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2025年1至5月已依法移送2399件,實然逼近2024年整年度2619件,況且2024年件數又是2023年的8倍之多。

綜觀媒體報載的重大毒駕案件,為尋求刺激,多數吸食興奮劑毒品(如搖頭丸、甲基安非他命等)後開車上路,又合併使用其他抑制劑毒品 (如依托咪酯等),因根據台大醫院檢驗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依托咪酯類藥物,有75%施用者會併用其他濫用藥物種類,以至於大腦中樞神經在興奮劑與抑制劑毒品共同作用下,除了人會變得更衝動、有自信。

若開車上路容易出現嗜睡、意識不清、幻覺等被害妄想,進而產生冒險行為,甚至無預警高速衝撞行人、住家甚至巡邏員警,不啻成為治安的重大隱患。

喪屍煙彈可觸及性

依托咪酯(Etomidate)俗稱「喪屍煙彈」,主要以電子煙吸食,相較於其他類毒品(如海洛因、安非他命等)須倚靠針頭或吸食器才能解癮,電子煙為載具的方式著實讓施食者唾手可得,大大增加毒品的可觸及性,其次依托咪酯吸食者為求方便,也能一邊駕車,一邊抽電子煙,但有時忽略毒品藥物成效與延遲性,一旦毒性疊加後,身體早已失去控制,後續一發不可收拾,造成難以回復的損害。
不可諱言的是,我國菸害防制法已於2023年3月22日公告實施全面禁止電子煙,然而迄今仍然可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民眾吸食電子煙,且目前電子煙載具、煙彈能夠輕易購買取得,足以顯見權責機關在打擊非法新興煙品的怠惰與失職。

筆者建議應建立有效的查緝機制,針對電子煙市場進行全面掃蕩,打擊非法菸品的流通,並針對青少年實施毒品預防教育,提升他們對於新型毒品的認識與防範意識,拒絕接受來路不明的電子煙油和藥物,避免成為下一個受毒品箝制的受害者。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