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先前在白宮斥責澤倫斯基不同,川普在阿拉斯加美軍基地的紅毯上,熱烈歡迎因戰爭罪遭到國際通緝的普丁,兩人握手良久,如同老友般寒暄。
被徹底排除在峰會之外的澤倫斯基只能藉由一段視頻,表達希望「美國採取強硬立場」的願望。
侵略者被奉為上賓
對比顯而易見:侵略者被奉為上賓,而受害者則遭羞辱和邊緣化,這種不平衡凸顯這場峰會贏家及輸家的得與失:川普不再尋求立即停火的協議,而是附合普丁,認定全面的和平協定才是終戰之途,烏克蘭必須放棄領土,停火遙遙無期、沒有任何最後期限或新制裁加諸俄國。
對普丁來說,這無異拿到一張免費通行證,可以在和平協定到手之前,無限期地繼續在鄰國攻城掠地,不會受到進一步懲罰。事實上,普丁在多年孤立之後踏上美國國土,本身已是一場勝利,這場峰會無疑給他的侵略行徑某種正當性與獎勵,並鋪平未來解除對俄制裁的道路。
一場政治盛宴
川普則擺了一場政治盛宴,在鏡頭前表現和平使者的姿態。實情卻是:川普雖在重返白宮的第一天就信誓旦旦要結束烏克蘭戰爭,卻在七個月後的今天仍未取得普丁的和平承諾,浪擲了美國相對於俄國的壓倒性實力與影響力,助長侵略者氣焰,損害美國信譽。
澤倫斯基和烏克蘭則遭受最慘重損失:他們的利益遭到漠視,他們的犧牲被擺到一旁,他們對正義及和平的希望也進一步破滅。
全球政治的不公
阿拉斯加峰會凸顯當前全球政治的不公與不義:侵略國只需忍受長期制裁和戰場消耗,就能贏得認可,而受害國則被要求犧牲主權與領土完整。在這樣的世界裡,當大國追逐權宜之計時,「沒有烏克蘭參與就不能談烏克蘭和平」之類的原則很容易被拋棄。這不是和平,除非我們所說的和平意味烏克蘭徹底屈服,放棄已被俄羅斯佔領的領土,以及加入歐盟和北約的希望。
雙普會告訴我們,在一個不公正的國際秩序下,小國捍衛主權的鬥爭永遠不會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小國需要的不僅是對大國承諾的信任,更要認清己身利益不會永遠與大國一致,必須以靈活手段,為自己爭取更大生存空間。
如果台灣主政者忽視這一教訓,就有可能像澤倫斯基,無法坐上決定國家命運的談判桌,最終在強權政治中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