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位耶穌會士和拉丁美洲教宗方濟各最近去世,享年 88 歲。在哀悼期結束後,天主教會將準備召開教宗秘密會議選舉繼任者,屆時 135 名 80 歲以下的樞機選舉人將齊聚西斯汀教堂,進行秘密投票,總票數要獲得 91票以上才能當選。
但由於教宗在 12 年任期內對樞機主教團進行了重大改革,這一過程變得複雜。本文詳細分析教宗方濟各迅速而多樣的樞機任命如何使教廷變得多樣化,使識別運動和派系變得更加困難,從而使對下一任教宗的預測更加複雜。
樞機主教團的派系
從歷史上看,識別樞機主教團內部派系,對於投票結果有很大的預測力。
按國籍、地區或左右神學立場劃分。然而,這次135 名參與選舉的樞機主教中,多達110 名是由方濟各在過去 10 年中選出的,尤其是在教宗任期的後期,這導致教廷樞機團中由方濟各任命的樞機主教中,這批無法預測的「新人」足以撼動結果。
《路透社》、《新聞週刊》都就方濟各的任命性質——增加來自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樞機主教比重,反映了方濟各對更全球化和包容的教會的願景。《路透社》預判下一任教宗還會是一位非歐洲主教。
《新聞周刊》引述德裔的聖母大學的歷史神學教席教授烏爾里希•萊納(Ulrich Lehner)評論則指出,方濟各許多任命都是單方面未經協商的決定,是有意瓦解傳統派系,讓舊派(特別是義大利集團)的觸角難以出圈。
非歐洲與進步特質
《時代雜誌》的〈新教宗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可能是誰〉注意到,方濟各所任命的樞機主教都有「非歐洲」和「進步」特質;《美國公廣(NPR)》則更進一步將「進步」的方向定義在對性小眾議題的開明立場。福特漢大學的鑽研女性主義天主教建構倫理學的克里斯蒂娜•特雷納(Cristina Traina)教授則分析,由於方濟各任命了大多數選舉人,下一任教宗應該會是「蕭規曹隨」的領導者。
目前天主教內外的新聞媒體報導中呼聲最高的一些樞機人選,摘介如下:
一、艾爾多(Peter Erdo)樞機(匈牙利,72歲)
▍背景:埃斯泰爾戈姆-布達佩斯大主教,2003 年以 51歲之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樞機,以其在教會法方面的專業知識和作為歐洲主教會議主席而知名。
▍優勢:多語能力(義大利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尤其是他與與俄羅斯東正教的連結,在烏俄戰爭的後續衝突化解,可能是重要的調解人。
▍挑戰:政治立場被看作是保守右派,2015 年中東難民潮時,方濟各呼籲歐洲開放邊境,艾爾多卻與匈牙利總統奧爾班同框反對開放。他的風格比較安靜,缺乏個人魅力可能被視為缺點,但若是人們在方濟各之後想要一個沒有那麼活潑和媒體曝光的教宗,那麼已有 22年樞機資歷的艾爾多可能會是一個集票選項。
二、塔格萊( Luis Antonio Tagle)樞機(菲律賓,67歲)
▍背景:前馬尼拉大主教,現任梵諦岡福傳部長,2012 年被本篤十六世任命為樞機,有「亞洲方濟各」之稱。
▍優勢:在同性戀和離婚夫妻等議題上採取進步和同理的立場,加上流利的義語、英語、西語,一度使他成為全球領導的有力候選人。《衛報》在《繼任教宗方濟各的潛在候選人》一文強調了他在國際明愛會(Caritas Internationalis)的角色和與方濟各的交誼。
▍挑戰:2015 年起擔任國際明愛會主席期間的管理不善事蹟,在過去4年連環爆。方濟各在2022年將塔格萊解職後,又重新延攬他擔任教廷福傳部副部長———視同對其人格信譽的背書;然而若要勝任全球14億信眾的領袖,適格性已備受爭議。
國際明愛會是天主教在全球162國家擁有200個分會的主力慈善組織,然而這些年一樁接一樁的醜聞,塔格萊都難辭其咎——包含他知情員工遭前秘書長虐待卻未善盡保護、知情一位比利時神父有猥褻未成年的前科(當時已被調查確定)後仍聘以重任,以及財務紀律鬆散。醜聞引致固定捐款逃亡,致使國際明愛會陷入經常赤字。
三、圖克森(Peter Kodwo Appiah Turkson)樞機(加納,76歲)
▍背景:2003年為若望保祿二世拔擢為樞機主教,圖克森原為迦納海岸角大主教,掌理擁有多位諾獎院士的梵諦岡宗座科學院(由教宗庇護十一世創建於1936年。其目的是促進數學、物理和自然科學的進步以及相關認識論問題的研究)。 圖克森雖對神職人員和一男一女婚姻採傳統觀點,但對同性戀議題採納溫和立場,在漠南非洲開明而獨樹一幟。他一直積極呼籲解決氣候變遷和貧困問題,與方濟各的社會公義議程保持一致。
▍優勢:在非洲宗教多元處境的對話經驗、溝通技巧、領導科研機構的資歷,能吸引中堅份子。 他的「進步」議程走在聯合國(UN)人權和共善的普世大方向上,避開爭議但又能團結教會,這會擴大他的吸引力。在漠南非洲聲望極高;其族裔身分對外能成為天主教會全球格局的宣言,而過去多年在梵諦岡的行政歷練,也使他通過勝任教宗的兩道潛在門檻:梵諦岡的體制適應和在義語溝通。
▍挑戰:圖克森在 2013年時教宗改選時就被視為有力人選,然而他當時公開祈禱「願自己不當選」。
四、艾弗林(Jean-Marc Aveline)樞機(法國,66歲)
▍背景:自 2019 年起擔任馬賽大主教,是一位進步人物,在意識形態上接近方濟各。2022年時被方濟各拔擢為樞機主教。他組織了 2023 年地中海會議,邀請方濟各作為嘉賓,提升了他的知名度。
▍優勢:對社會正義的關注與方濟各的願景一致,相對年輕(66 歲)且具有進步的立場。法國自從14 世紀後已經沒有出過教宗,這讓他顯得突出。
▍挑戰:義語程度有限,這是致命缺陷。外交和全球經驗不足,他的早年服事生涯集中在南法(馬賽和里昂),從事神哲學和自然神學的教育和牧靈工作。在方濟各任上的十年連續受到拔擢和重用,但在全球範圍內,聲望顯得不足。
五、祖皮(Matteo Zuppi)樞機(義大利,69歲)
▍背景:自 2015 年起擔任波隆那大主教,因其對牧靈和社會正義的關注、對性小眾採進步觀點,被媒體稱作「義大利的貝爾格里奧(方濟各)」。他於2019年被方濟各任命為樞機主教,並參與了俄烏衝突事件的外交談判。
▍優勢:作為梵蒂岡和平特使,與俄羅斯正教牧首基里爾及烏克蘭澤連斯基等、美國前總統拜登的同框畫面,提升了其形象和知名度。羅馬血統以及父親是《羅馬觀察報》資深主編的家族關係,使他被視為「根正苗紅」且能從內部掌握教廷人事內務和政治細節的人選。
▍挑戰:義大利系統被預期會想要讓自 1978 年若望保祿二世以來落到「外國人」手上的教宗權杖暫時回歸,然而他不是唯一的人選。他靠近方濟各進步立場也與很多人選重疊,就保守派和但可能會疏遠保守派。
六、皮札巴拉(Pierbattista Pizzaballa)樞機(義大利,60歲)
▍背景:自 2020 年起擔任耶路撒冷拉丁宗主教以來,皮扎巴拉一直是中東的牧區領袖,於 2023 年衝突時自願成為人質,並於 2024 年在衝突期間訪問了加薩。
▍優勢:年輕(60 歲)且具有在戰區前線牧靈的經驗,對於尋求全球參與的教會來說,他的履歷很難不受重視。尤其他對爭議問題的立場發言,不多卻字字珠璣的嚴謹。他的敏感度和謹慎,對比方濟各之後,是突出的亮點。
▍挑戰:雖是義大利人,但在梵蒂岡的行政經驗有限,而且特別的心繫中東。對於尋求更具全球影響力和教廷政治改革的樞機主教們,也需要觀察和尊重皮札巴拉樞機所展露的領導意願和聖召,是否願意在這個節骨眼上被調離耶路撒冷和加薩前線,被放到梵諦岡。
七、薩拉(Robert Sarah)樞機(幾內亞,79歲)
▍背景:梵諦岡前聖禮部部長,是一位傳統主義者,於2010年為本篤十六世拔擢為樞機。 2020年,他與本篤十六世合著了一本反對「性別意識形態」的書。
▍優勢:與圖克森一樣多年在教廷中央任職的經歷,在這兩位首任「黑人教宗」潛在候選者中,薩拉在教會問題上採取更為右派、基要主義立場,被看好能夠同時聚攏非洲的樞機主教團和傳統主義者——其中包含本篤十六世的支持者。
▍挑戰:薩拉與方濟各在幾乎所有立場都針鋒相對,不利於團結進步派人士,也可能會讓過去 10餘年的改革路線收縮和停滯。 但在方濟各任期後,與他所任命的大量進步派主教們「拔河」的平衡意見也不容忽視。
79 歲的壓線之齡限制了薩拉的長期領導潛力,然而若是多輪沒有共識,那麼 「年高德劭」也可能成為優勢。對「薩拉教宗」的期待會是扮演進步力量的「煞車皮」。
——類似先例在1669-70年出現過。克萊孟九世的繼任者遲遲無法決定,因此召開了史上罕見的跨年度的5個月長的秘密會議。最終,埃米利奧·阿爾蒂里(Emilio Altieri)樞機的79歲之齡和派系無爭使他成為理想的折衷人選。他也刻意選了「克萊孟(十世)」的名號展現和解,並在人生最後6年的「過渡教宗」任期專注於行政穩定和追封聖徒,將重大改革推後。
八、格雷奇(Mario Grech)樞機(馬耳他,68歲)
▍背景:論者認為,方濟各強化了這個一甲子前在梵二大會(Vatican II)創設的主教會議實權——使之不僅具有過往的諮詢功能,還能在滿足一些條件頒佈權威教導(Ordinary Magisterium),格雷奇即為這個體制改革中被方濟各拔擢的看板人物。
方濟各將他帶到幕前。2010年馬爾他遭遇旱災時,他以戈左教區主教身份發起祈雨禱告,在吸引民眾好感的同時,以公共神學深刻的禱詞將資源浪費、環保、社會正義的關懷納入,折服知識份子。
▍優勢:格雷奇展露了較為明顯的領導意願。他自2020 年起擔任主教會議(Synod of Bishops)秘書長,並於同年晉升為樞機主教。最初被視作傳統派,後來擁抱開明觀點,支持女性事奉。他說:一個讓教會看見女性面容的運動方向,也幫助教會見證聖母馬利亞的面容。
▍挑戰:格雷奇曾抨擊教會界在實體聚會的「豐年」沒能裝備信徒度過新冠的「荒年」,認為過度將信仰放在有形建築物和禮儀的牧靈策略需要反省。然而馬爾他是小地方,格雷奇的新銳的神學頭角,是否也是秘密會議中樞機主教同感一靈的方向?
九、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義大利,70歲)
▍背景:於 1955 年 1 月 17 日出生於義大利斯基亞翁的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14歲時,他進入維琴察神學院,25歲時晉鐸,並繼續深造,主要的訓練和服事背景在國際外交,曾在奈及利亞、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為教廷的大使。2002年起擔任國務副卿,主責中東及亞太事務,在促成教宗本篤十六世2007年致中國天主教徒的信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方濟各對北京的破冰基礎。
▍優勢:自2013年被方濟各任命為國務卿起,成了梵蒂岡的首席外交官和媒體認知的教廷第二號人物。《中梵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全球無核化、美國古巴破冰、COP28&29氣候峰會,以及烏俄和中東衝突地區,都是他活躍的軌跡。世俗外交對他的外交手腕風評極高,可與前教宗保錄六世齊驅。
▍挑戰:2014到2018年間教廷國務院在倫敦房地產上遭到內部人員與世俗義大利掮客合謀,遭受投資詐騙損失2億歐元。帕羅林雖未參與但有疏失。
此外,帕羅林的資歷和思維中缺乏牧靈經驗,而且這與他許多決定被批評為「將外交與功利至於信仰原則和道德領導之上」,包含推進了被指控為與中共當局妥協的中梵協議。批評者認為,他被期望能繼承方濟各的改革項目,然而如果沒有足夠的靈性領導、神學根基,可能會加深教會的分裂。
結論
對於未來教宗的分析,最為樂此不疲的義大利八卦媒體和羅馬賭盤正接受下注。一種看法,基於三分之二的投票樞機是由方濟各近年大量任命,選出「蕭規曹隨」繼任者可能性最高。也有分析認為方濟各的任命分佈在全球五大洲,這稀釋了歐洲派系選出歐洲教宗的可能。
從歷史經驗,在天主教最初 1500年幾乎沒有義大利本地以外的教宗。公元1800年以來,僅有出過若望保祿二世、本篤十六世為「非義大利裔」的教宗。
仰賴嫻熟的義語
教廷中的人事組成和溝通,極度仰賴嫻熟的義語。方濟各雖為阿根廷人,卻是從小家中說義文的移民之子。同時天主教在全球最大的信眾亦集中在西語人口。若望保祿二世雖為波蘭人,但當選後立刻將義大利語進步到流利,並用帶口音的義語發表就職演說;他在冷戰後期背景下當選,領導天主教會的力量促成了全球共產制度的消亡。本篤十六世出身德國,但當選之前已有教廷信理部工作數十年的資歷,熟悉教廷事務並且能用義語溝通。
儘管梵諦岡教宗的選拔,有其神學的奧秘,無法完全化約為人的喜好或派系政治角力,然而它的投票制度、有資格投票和候選的池子,只會在秘密會議的參與者中。
無論何人被呼召出來領導,都願他矢志仰望上主;效法耶穌的精神,做眾人的領袖,也做眾人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