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惡,台歐關係難突破

徐勉生 / 退休大使 2024/10/08 16:25 點閱 4799 次
前總統蔡英文12日出訪捷克等歐洲國家,行前,總統賴清德6日也在官邸與蔡英文會晤並給予祝福。(網路截圖)
前總統蔡英文12日出訪捷克等歐洲國家,行前,總統賴清德6日也在官邸與蔡英文會晤並給予祝福。(網路截圖)

強化台灣與歐洲關係是民進黨政府重點工作之一。外交部長林佳龍9月30日接見歐洲經貿辦事處(EETO)新任處長谷力哲時表示,期待歐盟推動與台灣簽訂「經濟夥伴協定」(EPA)。

另外,前總統蔡英文也將於10月12日前往歐洲訪問,進行「二軌外交」,此行是否有助提升台歐關係,甚至促成台歐簽署EPA值得關注。

台歐難簽EPA

民進黨政府積極推展對歐外交,然而從主客觀的經濟面及政治面來觀察,並考量「二軌外交」與「正軌外交」的重大差別,台歐關係近期內不會有重大進展。尤其是歐盟與台灣往來,一向顧忌中共的反應。短期之內,台歐不可能簽訂EPA。

從經濟面來看,台灣在2021年9月22日正式遞件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迄今已經超過3年,卻始終沒有具體的進展。台灣與太平洋國家不但有地緣關係,經貿往來也十分密切,卻遲遲無法加入CPTPP。相形之下,台灣與歐盟國家經貿往來密度遠遠不及亞太國家,根本不可能超越CPTPP,迅速簽訂台歐「經濟夥伴協定」。

與歐盟都無外交關係

從政治層面來看,情勢對台灣更為不利。在國際關係中,沒有純粹的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台歐洽簽「經濟夥伴協定」,雖然屬於經貿範疇,卻仍然具有高度的政治意涵。由於台灣與歐盟及其會員國都沒有外交關係,使得歐盟在與台灣交往時,處處顧及政治因素,避免衝擊一中政策。

筆者早年在歐盟參與爭取國人入境申根國家免簽證待遇時,歐盟官員曾坦誠相告:申根會員國給予免簽證待遇有四項衡量指標。包括:該國護照可信度、有無非法入境及逾期停留、國民購買力、以及有無政治顧慮。台灣符合前三項指標,但因兩岸關係不睦,申根國家有政治顧慮,無法同意給予台灣人民免簽證待遇。

蔡訪歐仍屬二軌外交

正是基於政治因素,使我方進洽歐盟多年卻始終無果。2008年後兩岸關係轉趨和諧,歐盟不再有政治顧慮,國人也因此在2010年獲得免簽證待遇。

蔡英文訪歐,除了在捷克參加「第28屆公元兩千論壇」,也將往訪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及法國,必然有助提升台灣的能見度,也能增進台歐人士的相互了解。然因蔡英文已經不具官方身分,此行即使能夠會見歐洲政要,終究屬於非官方性質的民間訪問。而台歐洽簽「經濟夥伴協定」屬於官方層次的「正軌外交」。所謂的「二軌外交」永遠無法取代「正軌外交」。

賴清德總統執政後,誤認台灣可以擺脫中共因素與其他國家拓展關係,沒有積極經營兩岸關係。不但發表「新兩國論」,宣稱台灣絕不可能與大陸簽署和平協議,近日又籌劃組織「民兵」40萬人,使兩岸關係陷入谷底,甚至增添戰爭危機。在兩岸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歐洲國家不可能不顧中共的反應,貿然大幅提升台歐關係。根據國人獲得申根免簽證的實例,台灣想要拓展對歐關係,唯有緩和兩岸關係,淡化政治干擾,才能克竟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