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賴清德總統的一個多月

醒報編輯部 2024/06/25 12:02 點閱 2154 次

賴清德總統上任僅一個月就引發諸多爭議和挑戰,作為一位以40.1%得票率當選的少數總統,賴清德面臨著複雜的政治環境和嚴峻的內外挑戰,不管在內政、兩岸關係、國際外交等方面賴總統似乎是爭議多而作為少,是未來四年不祥的徵兆。

言行不一

賴清德上任後,行政與立法部門之間的對抗明顯加劇。雖然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表示要「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國政」,但實際上卻採取了強硬立場。面對在野黨在立法院的席次優勢,賴清德鼓勵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反守為攻」,導致國會多次發生肢體衝突。

針對在野黨推動的國會改革法案,賴清德授意行政院提出覆議,並動員民進黨中央策動包圍立法院的行動。這種做法不僅無助於朝野和解,反而加劇了政治對立。覆議失敗,賴總統更親上火線要去釋憲,火上添油,賴清德這種強硬態度與其作為少數總統的現實不符,缺乏必要的謙遜和妥協精神。

缺乏謙遜和妥協精神

賴清德宣布在總統府設立三個國家級委員會: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此一措施引發了擴權和架空行政院的質疑。這三個委員會的職能本屬行政院權責範疇。

根據憲法,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賴清德的做法可能造成憲政體制混亂,有侵犯行政權之嫌。雖然賴清德聲稱已與行政院長卓榮泰溝通協調,但外界普遍認為這將使行政院長淪為總統的幕僚長,影響行政效能和權責問題。

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論述,基本上就是李登輝時期的兩國論,這一表態立即引發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導致兩岸關係迅速惡化和軍演不斷。兩岸的學術和學子交流以及觀光旅遊幾乎全部中斷,ECFA也是岌岌可危。

百廢待舉卻只反國會

內政方面,國家能源政策、居住正義的房地產政策、打擊詐騙效果、少子化人口老化等等都是百廢待舉,但行政院只專心於反對立法院,覆議釋憲等不一而足,有誰在擔心國事和社會普羅大眾的辛苦。

賴清德就任總統一個月來的表現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非議,作為一位帶有爭議性的政治人物,賴清德的每一個決策和表態都充滿問題,有權無責,更加坐實了在野國會改革的正當性。他無視現實,展現了強烈的政治意志和領導風格,當然也就面臨諸多挑戰和質疑。

人民應理性、清醒

未來,賴清德政府需要在堅持其政治理念和務實施政之間找到平衡,在處理內政、兩岸關係和國際外交等議題時展現更多的智慧和靈活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其「團結台灣,深化民主」的承諾,為台灣的長遠發展做出貢獻。否則未來四年將朝野不斷對抗,政壇永無寧日,國事也將陪葬。

台灣社會各界也需要保持理性和冷靜,透過民主程序和理性對話來監督國家治理。尤其是理性的思考正是台灣社會所欠缺的,台灣是否缺電、國會改革是否合憲,這些都需要理性的討論,不是看顏色或比狂熱所能決定。

唯有如此,事情才能轉圜,朝野和民間才能共同努力,也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中為台灣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