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醫者心》例外與意外

施壽全 / 馬偕醫院醫師 2024/07/17 16:08 點閱 2687 次

消化系專科醫師的執業生涯,時刻都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有否將病人罹患的惡性腫瘤及早診斷出來?雖然胸腔外科、一般外科與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會分擔處理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問題。

惡性腫瘤的來源

但從咽部算起到肛門,長達9公尺多,中間還包括附屬器官肝、膽、胰等,每一節段都可能長出惡性腫瘤,既然是消化系統專科醫師,相關的病人就都有可能找上門來。

不過,消化系醫師當然也非「獨自哀愁」,因為耳鼻喉、口腔、胸腔、神經、泌尿、生殖、血液與皮膚等等科的專科醫師,也會面臨類似的挑戰,只是發生頻率不同,壓力也不大一樣。

一般來說,實體腫瘤從看不出來,到科學能偵測的約0.3公分大小,可能長達好幾年,然後自此到體積倍增(doubling time),就有大致從過往經驗統計,可以計算的公式。但不同器官的惡性腫瘤、同一器官但組織型態不同、或罹患相同癌症的不同病人,體積倍增時間差異很大,短則幾個星期,長者可能達數年之久。

難以早期偵測

不過,這些陳述,也只是針對部分癌症而已。有些惡性腫瘤,迄今仍無法早期偵測,根本無從有從無到有,再到倍增是多久的嚴格討論。它們有些被發現時,很幸運還能有效處置,有些則已達相當程度,預後很差。如此的悲劇當然讓人遺憾,但這是科學的極限,無法責怪醫師誤診或延遲診斷。

然而,上述算是能「掌握」的狀況,有時也會遇到例外。腫瘤從無到有,通常總要「養個」幾年,但臨床實務上,卻遇過三個月前,超音波檢查沒事,三個月後,腫瘤已大到5公分,或者半年前看不出問題,半年後竟已經達10公分的案例。

有沒有什麼地方沒檢查到?

對這樣的例外科學無法有適當的解釋。但我們不能為了偵測腫瘤,把追蹤時間從每三個月縮短成一個月,因為如此一來,檢查將絕大部份一無所獲,只是浪費醫療資源。

有一位已過世,生平執行上胃腸道內視鏡檢查有數萬例經驗的前輩曾說:「每次我將鏡管從病人胃部拔出,腦中在瞬間總會閃過一個念頭:我有沒有什麼地方沒檢查到?」

這位專家的擔心當然幾乎都是多餘的,但醫師就是沒辦法對任何狀況,都信心滿滿的給予保證。

但或許我們也用不著為了例外就憂心喪志,因為例外畢竟只是極少數。例外讓人意外,但人生真的不是只有理性和邏輯,就可以得到完整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