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氣候變遷讓小孩適合出門玩的時間減少,政府應加速減碳、增加戶外場所散熱機制!」綠色和平15日公布研究指出,高溫讓台灣40年來平均熱傷害時間增加213小時、2023年已有52天不適合出遊。綠色和平呼籲政府減碳要更考量兒童等弱勢族群;專家王秀娟建議政府增加戲水遊戲場,強化戶外遊憩場所降溫措施。
兒少熱傷害增倍
綠色和平15日公布研究指出,高溫導致0到14歲的兒童戶外活動熱傷害風險遽增,光是2023年的夏季(5到9月),已有52天、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處於熱傷害風險。根據衛福部統計,2025年6月底全台熱傷害就醫人數已超過624人次,2025年5月因高溫導致兒童與青少年熱傷害就診達29人,是2024年的2倍。
「8個縣市40年來,平均『熱傷害風險時數』增加213小時!」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強調,台南、高雄、台北是「熱傷害風險時數」最高的縣市,平均都超過8百小時,高溫讓孩童適合外出遊玩時間40年來減少17天,暑假都無法安心在外遊玩,可見氣候變遷導致持續高溫的趨勢愈來愈嚴重。
戶外有助神經穩定
職能治療師陳怡潔強調,孩子在戶外大自然可以充分刺激各種感官體驗,得到更多本體覺與前庭覺的刺激,大腦發展與神經系統會變得更平衡穩定,孩子可以更好的控制身體動作、穩定情緒與提升專注力。她說,若戶外活動因高溫時間減少,對小孩情緒調節、感官發展不利,若有異位性皮膚炎更困難出去走走,恐還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
台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秀娟指出,沙、礫石、樹皮、木屑等自然鬆散舖面有助降溫。為兼顧兒童遊戲權與健康,她呼籲衛福部與地方政府的遊戲場主管機關應擬定兒童遊戲場降溫散熱的具體計畫,制定遮蔭比率,增加自然喬木或人工遮蔭。各縣市每一行政區應增設戲水遊戲場。
減碳考量弱勢族群
「政府若能積極減碳,台灣就不會這麼熱!」方君維說,若不積極減碳,在全球升溫4度的狀況下,至2100年「熱傷害風險時數」將從780小時增加到1193小時,超過半個夏天會暴露在熱傷害風險中;但若能控制升溫、在全球升溫2度下,即能有效減少未來熱傷害風險42%,呼籲政府減碳也要納入對0到14歲兒童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