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也會有強颱? 研究:與太陽黑子有關

呂翔禾 2023/11/07 18:08 點閱 5625 次
師大地科系教授吳朝榮7日發表研究,發現太陽活動愈強(黑子愈多),冬季颱風就會愈強。(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師大地科系教授吳朝榮7日發表研究,發現太陽活動愈強(黑子愈多),冬季颱風就會愈強。(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太陽活動愈強,冬季颱風愈危險?台師大地科系教授吳朝榮與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余進義的跨國研究發現,太陽愈活躍,淡季(秋冬)出現超級颱風的機會愈高。吳朝榮7日於記者會表示,過去較少研究冬颱,發現這樣的關聯性,有助於各界預測冬季颱風的強度。在聖嬰現象、全球暖化作用下,也有助未來防颱。

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上的臨時現象,在可見光下呈現比周圍區域黑暗的斑點。它們是由高密度的磁性活動抑制了對流的激烈活動造成的,在表面形成溫度降低的區域。黑子的活動周期為11.2年,活躍時會對地球的磁場產生影響。

加熱地球作用較強

研究團隊蒐集了1945-2018年間西北太平洋地區共402個淡季超級颱風的軌跡,發現除了地球本身的氣候變化外,太陽黑子的數量愈多,代表太陽愈活躍,而冬天形成強颱的機率愈高。

更有趣的是,在太陽黑子數最高峰的隔年,西北太平洋區域會有更多的超級颱風(颱風中心風速每小時241公里、每秒66.7公里以上)。

吳朝榮解釋,在太陽黑子的活躍時期,較強的輻射「加熱」地球表面,使得平流層的大氣經向環流減弱,進而導致對流層頂部加熱,增加對流層的不穩定性。而這個作用減弱了哈德利環流(熱帶到副熱帶的大氣流動),使得東北信風(季風)減弱,再透過海氣交互作用造成東北太平洋的海溫增暖,並將此增暖的訊號傳遞到熱帶中太平洋。

颱風吸收更多海水

熱帶中太平洋的增暖減弱了赤道上的沃克環流(南美赤道大氣流動),導致深對流區域向東移動,也減弱垂直風切,這些大氣條件有助於秋冬颱風的發展與生成。以上作用會使得秋冬颱風生成的位置東移,有利於颱風停留在海洋上的時間加長,有更多時間吸收海洋中的能量與濕氣,增加颱風升級為超級颱風的可能性。

「破壞力非常強的海燕颱風就是最好的例子!」吳朝榮指出,研究可交代為何太陽活動週期(平均11年1次)可以影響超級颱風的生成,而監測太陽活動變化,有助於預測冬季颱風的強度。

他進一步提醒,今、明年地球正開始要進入太陽黑子的活躍時期,冬季超級颱風可能會變得更強,加上全球暖化與聖嬰的影響,「冬天也要注意防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