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開啟台灣水果通關之門?

李武忠 2022/03/30 17:49 點閱 2248 次

中國大陸去年陸續以檢疫為由,停止我國鳳梨、釋迦與蓮霧輸入,迄今未解除,日前我國代表再度在WTO的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例會中提出「特定貿易關切」,要求陸方應依據國際規範提出科學證據,並透過兩岸防檢疫平台上展開「科學對話技術性諮商」。

輸陸水果仍無解

而陸方則表達經其風險評估,認為台灣源頭管理強化措施仍有疑慮,再度無解。兩岸關係在敵意螺旋不斷竄升的情況下,對於這樣的結果,外界一點不意外,相信蔡政府亦心知肚明。

畢竟這不是單純的經貿議題,即便台灣政府循WTO爭端解決機制提出申訴,除了曠日廢時外,也不會有圓滿的結果,短期內靠著政府大量補貼出口及國內愛國水果行銷或可以讓農民少損失,若情況持續下去、最終受苦的還是果農。

就需求面而言,台灣水果生產過剩國內市場難以容納,需仰賴外銷,中國大陸是全球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及消費大國(2021年,中國大陸水果進口額達134.7億美元),而鳳梨(中國大陸稱菠蘿)、釋迦與蓮霧在中國當地都有種植,近年來在農業科研機構積極研發及協助下,技術大有進步,不僅產量增加,品質也獲得提升。

中國水果品質提升

例如廣東徐聞種植的鳳梨(包括來自菲律賓的巴里種、台灣的台農11號、台農16號、台農17號等品種)總產量可達70萬公噸,由於價格較便宜且品質不亞於進口鳳梨,透過品牌行銷及龍頭企業、水果專業連鎖超市、跨境電商等新行銷模式,已廣為當地消費者所接受,

加上每年從東盟國家進口的鳳梨,已可以滿足不同階層消費者及加工廠的需求,泰國的榴槤和香米、柬埔寨的香蕉和芒果、越南的火龍果、菲律賓的香蕉和鳳梨等等,近年來已成為中國消費者購物車裡的常客,RECP生效後,進口數量會更多。

隨著經濟成長,這些年櫻桃、酪梨、哈密瓜、陽光玫瑰葡萄等特色水果,在中國大陸銷量一路走高,反映出消費升級的明顯趨勢,換言之,中國大陸並不急著解禁台灣水果。

政治考量卡貿易

就政治面而言,兩岸農產品貿易交流,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貿易問題,蔡政府亦心知肚明。

例如中國大陸透過ECFA對台灣農產品讓利(包括零關稅、綠色通關、便捷的檢驗檢疫、開放活魚運搬船停靠口岸等等),即便台灣單方面禁止中國大陸800項農產品輸台(包括近日上新聞的洋蔥),中國大陸官方亦未提出異議、或到WTO申訴(政治考量),給出那麼多的好處,當然是為了「統戰」。

如今蔡政府既然選擇成為美國抗中的馬前卒,理應中止ECFA,卻又捨不得,一碰到中國海關暫停台灣水果進口,政府官員卻不斷透過媒體放話,暗指中國大陸故意找砸,一副要到國際告狀的態度。試問在這樣的氛圍下,雙方還能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尋求解決之道嗎?何況台灣是賣方!

在野黨應可使力

各方研判未來美中對抗可能加劇,而台灣問題又是雙方衝突的核心。蔡政府既已選邊站,近日的兩國論再起讓兩岸關係更緊張,解除水果禁令恐難如願,只能繼續透過補貼來辦理國內促銷及拓展國外市場並透過台糖等公家土地來減少種植面積,降低產量,緩和民怨,對於根本性的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在野黨應把握機會,主動協助民間團體與中國大陸相關機構或學者專家溝通,共同檢視現行輸中台灣水果,產銷各環節的食用安全管控方式及具體數據,尋求共識,化解中國大陸對台灣強化措施疑慮,爭取中方願意解除禁令。

此有利於台灣農民的做法,在野黨應勇於承擔,作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就算執政黨不樂意也可訴諸民意,總比因畏懼被冠上舔中賣台而作壁上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