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疫情重擊全球經濟 中美應同舟共濟

戴肇洋 2020/04/16 15:30 點閱 2390 次

今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爆發之後,中國從湖北武漢起採取頗嚴苛切斷對外傳染管道的封市、封省措施,甚至不惜暫停經濟活動,希望藉此防止疫情蔓延擴散。

以目前來看,中國面對疫情威脅所採取的嚴苛作法,其實是頗為成功的選擇。

供給結構停滯

因此,中國在初步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後,不但製造業逐漸復工復產,而且服務業開始恢復商業活動。

檢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經濟危機,其問題根源並非來自需求結構所存在的缺陷,而是在於供給結構因各國實施「封城」、「鎖國」措施,而造成全球經濟陷入前所未有停滯狀況。

各國政府為能防止疫情蔓延擴散,從小範圍的市與市之間,至大範圍的國與國之間,不論製造生產活動或是服務消費行為,受到人為強制切斷,在恐慌懼怕與自我保護心理,加上難以掌握疫情狀況或影響生活作息陰霾籠罩下,讓全球既有經濟供給結構正在受到全面性、系統性之干擾,此一突如其來風險,舉世罕見。

生產斷鏈衝擊大

全球各國面對極嚴苛的情勢威脅之下,若從其所採取限制非屬必要的跨國商務及觀光旅遊、減少非屬必要的運動競技或集會活動等的措施來看,除了對航空運輸、觀光旅遊、餐飲、零售等不同產業首當其衝帶來相當程度的衝擊之外,更是讓採取專業分工布局的許多跨國組裝製造產業陷入生產斷鏈危機,甚至讓促進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內需服務產業呈現消費萎縮困境。

不過,全球各國應變疫情危機衝擊,在實施封城、鎖國措施的同時,卻又無法忽略的是,面對經濟國際化、全球化潮流之下,如何從自身為國際社會成員的角度切入,提出更宏觀、完整的善後處理措施,讓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能夠降至最低、讓其造成的損害得以快速復原。

無煙硝世界大戰

換句話說,此次疫情非常嚴重,卻又充分反映在「全球經濟命運休戚與共」理念,更需擺脫以自我利益為優先思維。畢竟,全球經濟命運一體,疫情早已超越國界,面對這場經濟危機,促進國際合作既是對抗疫情延燒狀況的需求,也是重塑全球經濟正面治理之需求。

整體而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如火如荼對全球經濟結構的肆虐,超越人類過去所歷經的兩次世界大戰,已無疑地是一次典型沒有煙硝的世界大戰。面對全球經濟共同危機之下,中美兩個經濟大國應該在應變疫情危機合作上發揮帶頭作用。

儘管,中美兩國之間戰略博弈頗為複雜;但是,在人命關天時刻上,兩國更加需要超越既有歧見與格局,更為兩國與全球經濟利益肩負大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