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轟義務役太短 學者提解決之道

宋秉謙 2018/08/20 20:16 點閱 16477 次
針對館長強烈抨擊4個月的義務役是夏令營,專家說法不一。(photo by Wikimedia)
針對館長強烈抨擊4個月的義務役是夏令營,專家說法不一。(photo by Wikimedia)

【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台北報導】針對日前「館長」陳之漢在直播中,將台灣軍事力量不夠強大的矛頭指向僅有4個月的義務役,並說台灣現行的全面募兵制造成義務役像是「夏令營」,也因軍隊形象與待遇等,造成募兵困難。立委林郁方建議將義務役調回1年役期,配合誘因更高的募兵,才能兼具軍隊的質與量;學者蘇紫雲則認為,歐美多國都有募兵先例,我國應充實訓練內容,無需拉長兵役時間。

全面徵兵制成效不彰

館長透過直播指出,台灣改為全面募兵制後,役男僅剩4個月的役期,短期的操練根本無法稱為軍事訓練,甚至調侃軍隊生活為「打掃完等吃飯」。館長回憶過去當兵新訓,初期就好比是「魔鬼訓練」,包含洗戰鬥澡、長官一個指令就是100下伏地挺身都是常態,他對比現在的晨操直言,沒有足夠的訓練,無法鍛鍊出好兵。

由於役期只有4個月,多數義務役入伍都抱持著消極的態度,期間常見的軍事教育與募兵宣傳不易建立役男的國防意識與認同感。為了配合上層的全面募兵制與募兵「業績要求」,役男通常都依照學歷分班,軍官招募的標準為大學學歷以上,軍中便會抽出符合要求的班別出列參與宣傳講座,但普遍而言,募兵成效仍不彰,更遑論要質精。

役期時間爭議

對此,前國防專業立委林郁方表示,現行體制的全面募兵制因為軍隊誘因不足,難以召到充足的基層士兵人數,義務役期若能調回過去的1年役期,讓義務役能接受更完整的軍事訓練,不只能讓年輕士兵明白國軍的專業,培養國軍認同與國防的責任心,更能促進義務役轉變為志願役。

淡江大學整合戰略科技中心學者蘇紫雲持不同看法,他舉「全民皆兵」的瑞士為例,瑞士義務役期僅有18週,與台灣現行的4個月差距不大,因此現行制度面上應無重大缺失,但是相關的配套措施需要詳議,歐美等國都可為台灣借鏡。蘇紫雲指出,全民國防意識的培養並非單靠增加役期時間,期間訓練的內容才是重點。

蘇紫雲提出2項台灣能參考瑞士的要點,其一,訓練課程紮實,並有效分工,例如:坦克駕駛團中,較需要經驗的駕駛交由志願役負責,訓練較簡單的裝彈兵則用義務役,更能起到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其二,提出減稅等優惠,讓雇用役男的公司能配合政府的教召,提升全民的國防意識,理解義務與權益能相容。

全面募兵制?

相較於蘇紫雲支持現行募兵制度,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則認為,台灣現行狀況需要徵兵與募兵制共行,年輕士兵若只經過4個月的基本操課,而不了解國軍專業運作系統,可謂以管窺天。徵兵與募兵併行能讓國軍招募到有志願、也有能力的年輕新血。

蔡明憲表示,國軍想招募到好的人才,更需要提出更具吸引力的待遇,並形塑出良好的國軍形象,譬之於軍紀嚴明且戰力強大的美國軍隊,年輕人甚至願意主動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