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染指學界 中國季刊被迫下架(20170824國際現場-嚴震生)

醒報編輯部 2017/08/24 08:00 點閱 22901 次
《中國季刊》主編21日發表最新聲明,與出版社商量過後,對方將重新上載被刪除的文章,捍衛學術自由。(photo by wikimedia)
《中國季刊》主編21日發表最新聲明,與出版社商量過後,對方將重新上載被刪除的文章,捍衛學術自由。(photo by wikimedia)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嚴震生 (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記錄整理:孫啟梅、王慶宇、蘇家瑩

一、中共染指學界 中國季刊被迫下架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英國劍橋大學有一份歷史悠久的學術性季刊「中國季刊」,過去在學術界深受好評,也發行到中國大陸。但最近中國大陸忽然針對中國季刊裡面有關於台灣、中國、天安門等議題的學術性文章向劍橋大學出版社施壓,希望能在網路上下架300多篇敏感性政治議題的研究。

這件事引起學術界譁然,覺得中國黑手已經伸到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某些學術性刊物要在中國發表已經無法被接受,影響到學術自由。過去中國並沒有注意到這一塊,特別是英文發行的刊物。請教嚴老師,這是中國政策的轉向嗎?另外,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為何要屈從下架的指令?

學者怕遭封殺

嚴震生:先說這件事的後續發展,因為有超過300多位學者聯名抗議,所以問題暫時解決,正在慢慢改善當中。但這起事件讓我想起,1980年代在美國讀書的時候,這本季刊就已經是對中國大陸研究非常重要的英文季刊。裡面的文章都具有高度學術性,學者只要有機會刊登文章,基本上都能夠升等,可見它地位之高。

我記得這個期刊在1980年代有提到,很多的學者在研究中國的時候,如果很早做出批判,就進不去中國。而如果你是中國專家,卻進不去中國,自然就沒有話語權。大家會問「你多久沒去中國了?」如果有3年5年沒去,那你就是「滄海桑田」,甚至還會被學生懷疑權威性不夠。

我在美國教書的時候,曾教過中國政治。教了兩年之後,我的學生都去過中國大陸了,但我還沒去過,所以必須強迫自己去一趟。因此我在1991年去了一趟中國大陸,讓我在教書的時候,發言比較有「正當性」。當然,我不是專攻中國大陸,所以對我來說沒那麼重要。

學術研究較客觀

但對那些研究中國大陸的學者來說,如果他因為怕不能再去中國大陸做研究而噤若寒蟬,就會很麻煩,也造成學者的壓力。但至少,大部分在中國季刊上發布文章的學者不會像記者一樣,記者寫的東西非常辛辣,而學者寫的東西都是有憑有據,至少會經過2、3人的匿名審查,意見不合的時候還要再送給第三人看,所以會是一個很客觀的學術研究成果。

客觀的學術研究成果刊載在國際期刊上是學術自由,但這個期刊從90年代末期開始,慢慢發展網路,進入電子時代,使用者可以直接下載。而當時,大陸研究機構因為知道這對研究有幫助,因此也有訂閱中國季刊。

但他們發現,許多文章,包含過去天安門、批判西藏、台灣問題等,會自動被擋掉,這就好像防火牆,只要搜尋關鍵字就會被擋掉。所以一下子就擋掉了300多篇,讓很多大陸學者發現要上去看文章但發現沒有,對他們的學術研究也造成不好的影響。

期刊不該屈從

劍橋出版社一開始為了市場利益屈從中國大陸的要求。可是當學術良心發起,學者集體抗議,就慢慢恢復刊登。這個過程反映中國大陸從胡錦濤時代以來,讓大家感覺思想有比較開放,有點像天安門之前的胡耀邦時代,慢慢有些自由,結果鄧小平上來之後就漸漸封殺,到最後天安門事件,第一波民主運動畫下句點。

21世紀情況有些好轉,但是習近平一上來,又走威權統治,而威權統治非常重視對思想的箝制。另外就是現在的大學生都在天安門事件之後出生,因此完全不知道這些歷史事件,中國大陸不會想讓這些大學生在網路上找到相關資訊。中國大陸遲早要面對這個問題,但在沒有辦法正式面對之前,只能先用這種封殺的方式,但國際上有學術良心的期刊應該不要屈從。

問:嚴老師平常寫學術論文會批評中共嗎?

嚴震生:我們平常寫文章都是很客觀地批評,因此沒什麼問題的。對岸封殺的對象會像是台灣有參與法輪功的、支持台獨的人。

問:那現在為何會封殺中國季刊?

就事論事

嚴震生:中國大陸會針對藏獨、或是天安門相關的文章進行封殺,而我本身並不是天安門專家,也沒寫過這方面的文章。我會寫中國大陸在非洲,大部分都是講援助的東西。當然還是會談到中國大陸仍不脫一種互相利用的關係,但這些沒什麼好封殺的。我也寫過干涉內政的內容,當時蘇丹面臨種族滅絕的危機時,大家就利用北京奧運向中國大陸施壓,逼他違反不干涉內政原則,但這並不是特別去批判整體立場。

我覺得如果要做中國大陸的研究,就要做出選擇,除了看要做什麼樣的研究,用字遣詞也不宜太情緒化。我本身偶爾還會寫到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外交,當然一定會感慨,不要受到限制最好,但我不是主攻中國大陸研究,因此就算被封殺,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問:還有一個雜誌叫「亞洲研究期刊」,似乎也成為中國的目標。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屈服。

嚴震生:亞洲期刊就不太一樣。它是歷史性比較高,而且是亞洲的不是中國的。譬如說它曾經討論過台灣的三七五減租,像這種比較歷史性的農村改革,並沒有那麼多與中國大陸相關的文章。而中國季刊確實跟現代大陸政權的文章最密集、最多,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