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遊民確會攻擊別人,但遊民常常也是被攻擊的對象!」立委陳節如21日在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指出,現行中央的遊民定義不完全,當代漂泊協會執委郭盈靖建議政府比照國外法規,以空間取向定義遊民身分。對此衛福部...
1位原住民接受政府就業輔導計畫成為木雕好手、3名學生青創開發軟體被Line母公司高價收購的勵志故事、小資能以7折買房,這些故事都成為總統馬英九20日細數的政績。馬總統強調青年就業、買房的問題政府都看到了,...
除了導盲犬,導聾犬和肢體輔助犬也急需入法!立委田秋堇與民團20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聽障者、肢障者常因生活不便需要犬隻的幫助,卻因為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且聽障者從外表看不出殘疾,導致多數的導聾犬都被視為一般寵物...
由學運代表陳為廷、林飛帆以及中研院副研究員黃國昌等成立的「島國前進」宣稱,第一步將連署推動《公投法》修法至簡單多數。對此,民進黨總召柯建銘19日表示支持,但民進黨的版本是下修門檻至25%;國民黨則至今仍維...
關廠工人辦桌消宿怨!纏訟18年後,勞動部3月宣布對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全面撤告,全關連18日晚上在凱道前舉行「抗爭這條路終於望春風」勝訴感恩大會,細數漫長的抗爭史,互相傾慰,並期許面臨相同困境的國道收費員自救...
董氏基金會30來,已成菸害防治的代名詞。董氏基金會18日舉行30年感恩茶會。資深藝人「孫叔叔」孫越表示,華人地區的菸害防治其實始於台灣,由董氏開啟,進而影響到兩岸四地;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和前衛生署長...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以社會領導政治,落實直接民主!」台大政研所學生林飛帆與清大人文社會系陳為廷等人於18日宣示新組織「島國前進」的成立。組織未來了將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通過、服貿與《自經區...
距離不到1個月,大學畢業生即將成為社會新鮮人,面對22K到26K的就業市場,阿基師(本名鄭衍基)以自身長達45年的職場經驗建議畢業生,先別在意領多少K,也不要只向薪水看齊,他也強調「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越南排華事件台商損失慘重,外交部、經濟部促越政府賠償。外交部次長史亞平15日於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外交部已要求越南政府保護台商,並接洽國內航空公司加開航班,配合外交部協助僑胞返台。針對台商損失,...
「不要給我們扣帽子說我們是反綠能!」立委吳宜臻15日率領苑裡反風車自救會鄉親北上召開記者會,主動提出規範風車機組的增訂條文,並提出三環「安全距離、健康距離、舒適距離」的規範,希望能在發展綠能同時解決當地居...
「一群暴民騎著摩托車衝到我們工廠裡,然後開始破壞。我嚇到整夜都沒睡!」越南排華越演越烈,一位台灣員工向記者敘述事發當晚所經歷的驚險歷程,坦承現在還心有餘悸。多位台灣員工都表示,暴亂已經失控,不僅中國、台灣...
酒駕肇事傷亡人數下降?立委劉建國與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14日上午呼籲,應修法將酒駕同車及提供酒類的場所,負起「連帶責任」,強化酒駕處罰。 根據法務部103年1月的統計摘要顯示,102年地方法院檢...
「節省成本不是大砍服務,而是開放多元。」台灣高齡化情形嚴重,長照產業面臨人力、物力匱乏問題。長期研究國內長照與老人福利的台北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王品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要解決眼前困境不是再修法限制,而是容納...
《長期照顧服務法》限制多,政策方向不清?《長照法》於今年1月於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通過,將於14日進行朝野協商。但民團認為此法只是基於形式上的管理與罰則,沒有推動服務的具體政策,若通過恐怕會讓民間長照機構...
美國前共和黨參議員、傳統基金會會長狄敏特(Jim DeMint)12日肯定,台灣政府針對群眾激情佔領行政機構,能堅守民主價值,居中協調處理;他也指出,雖然對岸中國不斷刻意越線試探,對東亞民主政治及自由形成...
內部員工爆料輻射外洩,台電認了!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2日邀請公民團體旁聽,本打算針對日前媒體報導的核四輻射檢測外洩之問題發言,卻遭到國民黨立委杯葛。台電副總陳布燦和原能會主委蔡春鴻事後也承認,在檢測過...
鴻海董座郭台銘與市長郝龍斌、朱立倫近日紛紛大動作喊出調薪、調漲基本工資的口號。政大企管系教授李易諭受訪時認為,政府若沒有政策引導,企業沒有創新,則對外競爭力受到限縮,員工薪水也好不起來。台大國發所教授杜震...
由於國內每年超過2千人死於交通事故,交通部特將「機車」、「年長者」、「特殊車輛」、「自行車」列為重點管制對象。交部長葉匡時於8日「全國道安扎根強化宣誓大會」說,台灣交通事故比率比日、美、英等國高出許多倍,...
「若新北市的核一廠乾式儲存槽工程沒有通過,恐怕最遲今年11月核一廠就得提早退役。」台電總經理朱文成8日在立院經濟委員會上指出,核一廠的高階核廢料儲存槽已滿,若乾式儲存工程不通過,頂多只能再發電1年。立委林...
台灣新移民女性仍有近6成有被歧視的經驗。天主教善牧基金會7日公布「台灣新移民女性友善環境大調查」的研究結果發現,6成的新移民中,發生最多的是「被用不尊重、不舒服的字眼稱呼」,比例高達59.1%,其次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