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AI可自發性交流 似人類的溝通能力

莊宇欽 2025/05/20 10:08 點閱 118 次
研究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在無外界參與之下進行群體交流時,擁有人類表達意見和溝通能力。(Photo by Aerps.com on Unsplash under C.C License)
研究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在無外界參與之下進行群體交流時,擁有人類表達意見和溝通能力。(Photo by Aerps.com on Unsplash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宇欽綜合報導】AI擁有人類溝通能力,甚至自發性表達不同意見?研究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在無外界參與之下進行群體交流時,可以採用與人類社交時相同的語言形式和社會規範,甚至表達不同意見進行協商。專家呼籲,人工智慧已經可以成為社會實體,人類應更多思考如何與AI共存。

AI擁有人類社交模式

衛報》報導,倫敦大學聖喬治城市學院和哥本哈根資訊科技大學研究指出,如同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LLM)AI代理,其在無外界參與之下進行群體交流時,不僅僅是遵循腳本或重複模式,而是可以採用與人類社交時相同的語言形式和社會規範。

研究中,LLM代理個體組數從24到100不等,在每次實驗中,兩個LLM代理隨機配對,並且要從選項池中選擇一個字母或字串的名稱。當兩個代理選擇相同名稱時,他們會得到獎勵,但是當選擇不同名稱時,他們會受到懲罰並顯示彼此的選擇。

結果顯示,儘管代理人沒有意識到他們屬於一個更大群體,但一個共享命名約定在整個群體中自發性出現,而非預先定義的測試方案,該結果模仿了人類文化的溝通規範。

LLM已是社會實體

Neuroscience》指出,人工智能不僅會說話,也會像人類共同行為一樣進行協商,有時甚至會表達不同意見,而了解LLM代理的運作方式,將會是引領人們與AI共存的關鍵。

聖喬治城市學院博士研究員阿什裡表示,多數研究至今都是孤立對待LLM,但現實世界的人工智慧系統將更多涉及許多代理互動,而該研究團隊將人工智慧視為社會實體而非孤獨實體。

聖喬治城市學院複雜性科學教授巴倫切利認為,LLM代理總是兩者一組積極進行協調,每次互動也都是一對一嘗試而就標籤達成一致,並沒有任何全局視野,有助於為人工智慧安全開闢新的視野。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