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中國侵犯人權,人權團體致信聯合國,要求成立特殊國際機制,以制止中國行為。近來中國迫害海外人權人士、打壓學術自由、從事網路審查等打壓人權的行為受到國際社會強烈反彈,9日逾300個人權團體發表公開信,呼籲...
中國發射可回收火箭,但沒有公開照片,讓外界擔心可能有軍事用途!中國近日宣布,他們在4日發射的火箭在太空執行完2天的任務後平安返回地球,但比起過去大幅報導,這次中國官方卻沒有公布任何照片,新華社也僅以短文報...
美國大選倒數不到兩個月,由民主黨領導的眾議院情報常設委員會9日釋出一份吹哨者投訴,其中前國土安全部代理副部長墨菲指控,在任時曾被上級指示,停止俄羅斯介入美國大選的評估,以及修改白人至上主義者影響報告的說詞...
為回應中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持續擴大的軍事和經濟影響力,印度外交部9日與法國、澳洲舉行線上三邊會議,以加強三國在印太地區的合作。於此同時,中印邊界軍隊近距離對峙,引發國際對這兩大擁核國的關注。 ##印...
白俄諾貝爾獎得主遭不明人士威脅,慌忙上網求助,歐盟外交官聞訊趕赴她家保護安危!白俄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支持反對派的亞歷塞維奇近日遭不明戴口罩人士騷擾,威脅要闖進她家,她在被騷擾後,深怕自己遭遇不測而向...
9月15日以阿將在美國白宮簽署和平協議,兩國正式建交!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及阿聯酋外長阿卜杜拉將率團出席,在川普總統的見證下簽署歷史性的以阿和約。另一方面,阿拉伯聯盟會議也討論巴勒斯坦希望向以色列施壓讓地的...
在歐洲,每8人死亡就有1人是死於各類型的環境污染。歐盟環境署統計去年環境數據指出,包括空氣與水源污染等危害佔當地民眾死亡原因已經來到13%,其中因為空污死亡的人數達40萬人,成為 歐洲最致命的污染,居住...
臉書未及時下架的自殺直播影片,導致影片流傳,無數青少年目睹,引外界撻伐。8月底一名退休美軍McNutt在臉書直播自殺過程,但當時臉書沒有及時受理用戶檢舉及刪除,導致影片外流到各大影音平台,導致多國青少年看...
中國與澳洲關係持續惡化,鬥爭延燒到北京的澳洲媒體!中國在上個月中,無預警軟禁國內官媒知名澳洲籍主播成蕾,引起外界一片譁然,而中國外交部9月8日說明,成蕾涉及危害國家安全,因此將她逮捕。另外,日前也傳出兩名...
北愛爾蘭議會新立法已違反脫歐協議,前英國首相警告,這將破壞英國國際信譽!北愛爾蘭議會近日公布的「第10號法案」中,在貿易與海關上的規範將會違反脫歐協議,雖然北愛領導人路易斯聲稱影響範圍有限,但是英國從執政...
疫情以來,因為社交禁令宅在家的人數居高不下,上網看影片成為主流消遣,也導致盜版網站猖獗,陸續遭到各國制裁!繼英國在5月打擊非法連結後,美國上週突擊成效豐碩,當局與國際執法合作,跨國抓到非法連結散佈中心「火...
在去年,有3000多萬名英國人,生活在骯髒的空氣中。英國工黨政府所公布的數據分析後發現,英國去年共有超過一百處監測站,出現空氣汙染超過標準值,換算約影響超過3,000萬人,其中受影響的兒童更高達700萬人...
基督福音最近開始進入穆斯林國家伊朗。根據最新調查發現,目前伊朗國內約有1.5%的民眾自認是基督徒,接近有一百萬人口。對此,基督教團體說,伊朗民眾透過廣播與電視等管道已開始接觸到基督信仰,未來仍需要在當地設...
疫情期間成為辯論主題的「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究竟受不受大企業歡迎?串流集團Netflix董事長8日表示,他不認同在家工作有好處,原因是意見無法相互溝通,對於重視效率、即時工作的Ne...
「如果英國人繼續輕忽疫情,未來幾個月恐迎來更猛烈的疫情爆發潮!」英國副首席醫療官范-塔姆近日警告,英國民眾在夏天輕忽疫情造成悲劇,接下來秋冬將至,如果民眾仍不遵守防疫守則,恐導致更大規模的疫情爆發。WHO...
「馬利叛軍沒有民意基礎,需要儘速成立過渡政府,否則非盟要採取行動!」針對日前馬利政府遭叛軍推翻,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8日要求馬利叛軍要在15日以前,成立非軍方的過渡政府,否則將繼續經濟制裁,...
黑人女性導演在威尼斯影展抬頭!美國黑人女演員、電視影集導演蕾吉娜金恩導演的電影處女作《邁阿密的一夜》於7日在第77屆威尼斯影展上首映。雖然《邁阿密的一夜》屬於影展的非競賽影片類,但卻是影展中少數的黑人女性...
氣候保育家們聚集在瑞士冰川下,要求瑞士政府採取減碳排行動。過去30年間,瑞士特里安冰川因氣候暖化倒退至少1000公尺,今年8月另一側的圖爾特曼冰川也發生大規模崩落,氣候保育人士為阻止瑞士冰川繼續消融,6日...
疫情影響之下,人們彼此減少接觸,從購物到辦公都一一轉往線上,然而該如何在網路上辨識身份,就成了難題。網路辨識身份容易造假或釀成詐騙,造成不必要的財務和人力成本;然而,若過度強調實名,曝光過度個人資料,也會...
未來5年,塑膠產品將大幅增加!英國非營利機構研究發現,石油產業預計未來5年會投入生產更多塑膠商品,希望藉此減緩車輛電動化後對汽油需求減少所帶來的衝擊。不過,其衍生的環境成本卻需由大眾買單。 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