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為安胎長期臥床,小心血栓塞找上門!台灣婦產科醫學會7日舉辦「產婦殺手 肺部靜脈栓塞」記者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孕產婦因懷孕生理變化,產生血栓風險為非懷孕期間的8至10倍,曾治療過案例的秘書長黃建霈則建...
俄羅斯提供病例及血漿抗體藥物,台灣分享防疫物資,防疫國際隊互助求進步!台、俄近百位醫師7日舉行線上醫學論壇,由榮總神經醫學部主任鄭宏志發起,俄羅斯醫界分享豐富治療案例,將來甚至可提供血漿等抗體藥物,台灣則...
被動伸展能預防血管疾病!被動伸展是借助他人或機器,對人體部位進行伸展的一種治療或運動方式,時常被運用在物理治療上。近期發表於《生理學雜誌》的研究證實,為期12週的被動伸展運動能有效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未來...
西班牙研究顯示,用「群體免疫」的方式對抗新冠病毒恐不可行!國際醫學權威期刊《刺胳針》6日發表報告,研究團隊在西班牙大範圍區域進行調查發現,有95%的人口仍有遭受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僅5%的群眾擁有抗體。評...
毒品變成藥物,迷幻蘑菇可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根據美國南卡羅萊納州醫科大學團隊進行的一項臨床試驗,發現使用迷幻蘑菇治療PTSD的患者與未使用的患者相比,改善程度更好。且高達80%的末期病患...
「台灣每年有650萬人看中醫,大學需要設立中醫系!」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5日的記者會上,中醫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中國、韓國都積極發展中醫,WHO也將中醫納入醫療指引,台灣應該在大學設立中醫系,以增加世...
肥胖易降低化療藥物的療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BMI大於25(亞洲地區大於23)為過重,超過30(亞洲地區超過25)則為肥胖,而肥胖易導致慢性病,癌症是其中之一。近期研究顯示,肥胖者的脂肪會吸收部分歐...
近期食安問題頻傳,導致孕婦懼食的人數增近2成,恐致胎兒發育不良。中山醫院2日舉辦「孕期、哺乳期有機營養補充關鍵」記者會,台北中山醫院副院找李世明說,懷孕期間胎兒的營養成分完全來自母體,如果孕婦懼食、偏食,...
「開放讓口罩網購逾期未領的人補領,入境名單增加斯里蘭卡、寮國與柬埔寨。」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日宣佈無新增確診,並表示將開放網購口罩領取預購逾期未領,入境減免檢疫天數的名單則新增中低風險國家斯里蘭卡、低風...
受新冠疫情衝擊,國民大腸癌篩檢意願直落,國健署呼籲民眾定期篩檢。國健署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近幾個月大腸癌篩檢為陽性個案數與108年同期相比下降,大腸鏡確診率也下降1成,初估約1萬名篩檢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
近來中國對外大力宣傳中醫抗新冠肺炎的療效,西方國家卻對此存疑!習近平本人一向是中醫的「鐵桿粉」。在疫情期間,中國不但對外推薦連花清瘟膠囊等6種藥方,更將其援助非洲、中亞和歐洲等國。然而,美國國家衛生院表示...
新版孕婦手冊以表格、圖示取代冗長的資訊。國健署30日推出新版孕婦健康及衛教手冊,提供比過去版本更清楚易讀的紀錄表格和衛教資訊,並以圖示取代冗長的資訊,增加孕產婦的閱讀率,讓孕婦在懷孕的過程更安全。國健署長...
驚見上千隻紅火蟻,出現在日本千葉港的一艘貨船上。日本千葉縣和千葉市23日宣布,在停泊於千葉港的一艘中國貨船上,發現了1000多隻源自南美洲帶有強烈毒性的紅火蟻,以及蟻后和蟲卵。紅火蟻會取食農作物,民眾若被...
全台7到15歲學童中,有5萬多名有氣喘問題,有7000多名有心臟病,且每4位就有一位有肥胖問題。國民健康署24日與教育部國民學前教育署合作,舉辦「校園慢性疾病防治及推廣」記者會,為了訓練慢性病學童自我照護...
減肥賀爾蒙GDF15可能是敗血症危險因子!GDF15荷爾蒙有「厭食激素」之稱,具有相當有效的減肥作用。不過科學界對其效用仍有疑慮,葡萄牙IGC研究所近期一項研究顯示,GDF15會降低人體抗發炎反應的能力,...
人一生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機率高達8成!台癌基金會22日舉辦「超前部署 這Shot正潮」記者會,揭露台灣民眾性觀念開放下大幅提高感染HPV風險,呼籲男女皆應盡早接種HPV疫苗。 台癌基金會副執行長...
「疫苗研究不可能有國家隊,只有國際隊。」台大公衛院長詹長權22日指出,國際因應疫情創立ACTIVE及IVA等聯盟,都是以國際合作為概念來抗疫,以140億為規模的疫苗數量,不論是針頭、針管、低溫貯存設施到運...
「要當病房中的第一線,也要當最後一線!」小鄧從去年9月開始在南部某間醫學中心的加護病房擔任護理師,現在已快要做滿10個月。她說,「在加護病房可以學習到更深入的知識,因此選擇先進入加護病房。」 「身為...
未來不是「有病才看醫生」,而是更「注重個人健康數據與預防」。臺大醫院慶祝125週年院慶,舉辦「智慧醫療現況與展望」研討會,邀請學者探討關於醫療的改變與展望。以往,病患僅在生病時才會尋求治療與協助,未來由於...
「防疫到5月天就好,接下來是振興7月天!」台大醫院20日舉辦125週年院慶研討會,衛福部長陳時中出席致詞時欣慰表示,「防疫5月天」的稱號很好,代表疫情到5月就差不多了,未來期待「振興7月天」,「疫苗12月...